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44: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古生物学会工作总结
20××年,中国古生物学会在中国科协的领导和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依靠理事会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大会议精神,在组织学术交流,开展科普活动,编辑出版以及积极参与中国科协各项活动等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和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推动古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1、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在山东省平邑县成功召开。20××年9月14-17日,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石油、煤炭、地质矿产、博物馆和出版等系统共计近60个单位的近240多位专家和同行参加了会议。这是继20××年4月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届学术年会及20××年6月第×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之后,我国古生物学界的又一次盛大聚会。
本次年会学术活动为期两天,交流内容丰富而广泛,共做学术报告80个:其中大会报告6个,分会场报告74个。研讨内容反映了我国古生物学在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涵盖了古无脊椎动物学、微体古生物学、古植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地层学、古生物地理学和古气候学、分子古生物学以及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分支。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学者在早期生命起源与古胚胎化石、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二叠/三叠纪生物灭绝与动物群时空分布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了参会代表的积极而广泛的关注;在贵州关岭动物群、热河生物群、侏罗/白垩系界线与海陆对比、中生代植物群
与气候和古大气碳循环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新生代地层研究、哺乳动物群以及分子古生物学和谱系年代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十分显著的成果。
本次年会的论文摘要集共收录了230位作者和合作者的130篇论文摘要,反映了我国古生物学研究十分活跃的喜人局面。参加这次年会的代表除了老一辈古生物学家和中青年学者外,还有一批年轻而充满朝气的研究生和年轻科技人员,表明我国古生物学研究队伍后继有人,人材辈出,也预示着我国古生物学事业充满着勃勃生机和希望。
2、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七届二次学术年会于20××年6月5日-8日在石家庄市召开。与会代表100多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花粉资源开发等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一处处长宋长青博士也应邀与会发表了讲话。
会议收到论文摘要67篇,学术报告55个。内容涉及早期生命、几丁虫、生物地层、孢粉相、古植被与古环境、第四纪孢粉与环境、考古、表土花粉、空气孢粉、花粉形态学与系统演化、埋藏、花粉营养学、数据库、植硅体、硅藻等众多方面。朱日祥院士为大会作了题为\早期人类与环境\的特邀报告。郑卓教授作了\中国大陆尺度表土花粉与植被地理分布的气候特征对比\的大会报告。会议收到13篇学生论文,经理事会评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唐鹏和中山大学的黄康有两位同学的论文为优秀学生论文,以示鼓励。学会希望这一评选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投身中国的孢粉事业。
3、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于20××年10月10日-12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此次学术年会是一个高效、内容丰富、交流热烈、十分成功的会议。会议交流的学术报告,包括了我国化石藻类当前研究的多数方向,反映了我国化石藻类研究的现状概貌。从生物类别上来说,这些报告包括了从原核到真核生物,从低等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多细胞生物,如从低等藻类到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涉及十余个生物门类。从所研究生物的年代来说,早到25亿年,新到更新世几万年。从化石的地区来说,跨越我国南北,从陆地到海洋,还有来自大洋的记录。从研究的方面来说,涉及了生物分类和多样性,包括新的类型和群落;涉及了生物地层学和对比;也涉及了系统演化。既有国际前沿的内容,也有着重应用的研究,还对专业委员会如何在化石藻类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
与会人员的数量和人员的结构以及参会人员的精神,都反映出学者对化石藻类研究的热忱。这次参会的有5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从研究到教育和生产单位的人员。从年龄上来说,有老一辈的,已经70多岁高龄;有中青年学者,更可喜的是有年轻博士生的加入,显示出化石藻类研究后继有人。大家认真参加会议,积极参与讨论。大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了有关研究新近展、交流和讨论的有关的问题,必将促进一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也将激发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会议在全体参会代表和会务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二、学术期刊工作方面
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学术刊物《古生物学报》,20××年共出版5期(含增刊1期),共刊出论文136篇。《古生物学报》是宣传和交流我国古生物学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