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育心理学笔记(打印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2:34: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才一起。 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 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1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二、 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2帮助教师结合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出版,西方第一本已“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化研究四个方面。 二、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乌申斯基于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这本书被称作“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国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是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877年)。

2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后)

第一,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1918——30年代末):维果斯基、布隆斯基、鲁宾斯坦。维果斯基创立了心理学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第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奋力前进阶段(20世纪40年代——50年代末) 3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90年代):主要表现

1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第一,注重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研究;第二,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和“学习活动”理论;第三,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 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起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思想家。

2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20年代初廖世承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课,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十章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里变化。 ▲ 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及本特点: 1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3抽象记忆占优势。 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初中生情感发展特点:随着自我意思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自相矛盾的情感;少年的热情与冲动;选择友谊的建立;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2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个性化的情感;浪漫主义热情。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内部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p28)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①早期的符号功能②自我为中心③思维的片面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概念;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本阶段的儿童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2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3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皮亚杰发展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关于教育

1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第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第二心理发展观,第三内化学说,第四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者说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的发展

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发展。

2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首先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其次维果斯基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最后维果斯基强调内部心理结构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 支架式教学: 埃里克森的心里发展理论:学习信任的阶段、成为自主者的阶段、发展主动性的阶段、变的勤奋的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显示充沛感的阶段、达到完善的阶段。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p46页)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有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孟编订的,“比纳——西孟量表”。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世界上著名的心理测验量表)。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IQ=100+15×(体测验分数-同年龄组的平均分)/同年龄组的标准差 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

1言语智力2数理智力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5体能智力6社交智力7自省智力

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1从总体水平上看男女智力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2从智力结构上看男女存在性别差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个体在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p68)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2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