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6:43: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前翅长/后足腿节 通常等于或稍大于2(雄2.0~2.17,雌1.78~2.22) 通常不大于2(雌雄均为1.8~1.96)

发生于环境条件的关系:

飞蝗种样的数量消长取决于气候、水文、地势、土壤、植被及人为活动等综合因素。其中以旱、涝等水文的关系最为密切。

1、 温度:飞蝗发育适温范围25~35℃,冬季平均气温低于-4℃,东亚飞蝗则不

可能安全越冬。

2、 土壤和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结构影响飞蝗产卵。植被稀疏、耕作管理粗放

或抛荒地,芦苇、茅草、莎草、盐蒿等杂草丛生的环境有利于飞蝗取食和繁殖。

3、 雨水与旱、涝:“大旱起蝗灾” 4、 天敌

防治方法

贯彻“改治并举,根除蝗患”的方针,采取“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相联合的生态学治理对策,是飞蝗得以可持续控制。

1、 兴修水利:从根本上切断水涝、旱灾和蝗害的联系。2、植树造林 3、垦荒

种植4、扩建盐田5、药剂治蝗6、生物防治

玉米螟:鳞翅目,螟蛾科。俗名玉米钻心虫,为多食性害虫。主要为害玉米、高粱、粟等禾谷类旱粮作物及棉花、麻和向日葵等。

习性:在我国每年发生1~6代。各地都以末代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秆内,其次是玉米穗轴、棉花枯铃、茎秆及枯枝落叶中越冬。 棉花害虫

棉蚜:同翅目,蚜科。是多食性害虫。

生活史和习性:我国大部分地区棉蚜的生活史属于异寄主全周期型,即1年中蚜虫有两性世代和孤雌世代交替出现,并且两种生殖方式的世代发生在两类不同寄主上。一类是产受精卵的越冬寄主,另一类是夏季的侨居寄主。

越冬卵主要产在木槿等木本植物的芽液内、树皮的裂缝中,或草本植物的根际处。

朱砂叶螨:叶螨科。

习性:在北方棉区1年发生12~15代,长江流域棉区18~20代,华南棉区20代以上。以雌成螨及其他虫态在蚕豆、冬绿肥、杂草上、土缝内、棉田枯枝落叶下及桑、槐树皮裂缝内越冬。

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均为半翅目,盲蝽科

绿盲蝽除为害蕾铃造成脱落外,还刺吸嫩头顶芽和嫩叶,开始出现小黑点,后随叶片伸展,坏死的部位就形成皮冻,是顶部叶片残缺不全,称为破叶疯或破头疯。

比较绿盲蝽和中黑盲蝽:

1、绿盲蝽在国内新疆、西藏、内蒙古、广东未见报道外,其他棉区均有发生。 中黑盲蝽在国内分布北汽黑龙江,西界甘肃东部、陕西、四川,南至江西、湖南

中南部,东达沿海各省。

2、 绿盲蝽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有效积温为188℃;中黑卵的发育起点为

5.4℃,有效积温为217℃。

3、 绿盲蝽从6月中旬至7月上旬虫口密度最高,主害代为2、3代,在盛蕾期

为害;中黑盲蝽为3、3代在花铃期为害。(防治主要时期)

棉红铃虫:鳞翅目,麦蛾科。

习性:在我国1年发生2~7代,由北向南逐渐增加。长江流域棉区3~4代。以老熟幼虫在仓库的墙壁和屋顶等缝隙处结白茧滞育越冬。

棉铃虫:鳞翅目,夜蛾科。多食性害虫。 生活史和习性:

棉铃虫1年大声的代数各地不同。黄河流域棉区常年发生3~4代,长江就与棉区4~5代,华南棉区6~8代。除华南外,均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属兼性滞育,短光照和温度是影响滞育的两个重要条件。温度的降低会引起临界光照周期的延长。成虫昼伏夜出,在19~21时和清晨3~4.5时常出现两个活动高峰。羽化后需吸食花蜜、蚜虫分泌物等作补充营养。成虫飞翔力强,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