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1:07: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6.什么是信息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一、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信息符号;
二、一系列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大部分讯息传达的并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而且包含这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它们不仅仅是告知性的,而且是指示性的,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
三、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因此,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
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①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②还与其传播的信息的特性有关。特性: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
7.试论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答:人的行为不在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的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一哦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大众传播虽然提示的是信息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是这种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信息环境的特点,以至于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1.如何定义技术和媒介技术? 答:技术:美国学者梅塞尼:技术即以达到实践目标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操作手段和工具。我国学者高亮华:技术指人类借以改造与控制自然使其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置、技艺与知识在内的操作体系。
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2.试述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答:梅塞尼 1970年《技术与社会》总结了三种不同的技术观:①技术“善”论:核心观点是认为技术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技术能够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能够保证把人类带向一个理性的社会;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是决定社会形态和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代表:欧洲思想史上的合理主义和功利主义 如培根 圣西门等,现代主要是科学家、技术人员等。②技术“恶”论:从本质上否定技术,认为技术是万恶之源,技术破坏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代表:法国学者卢梭,对技术资本的剥削性进行分析批判的社会主义思想家。现代主要是艺术家、人文学者等。③技术“中性”论: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它无非是中性的工具和手段,技术产生什么影响,服务于什么目的,不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而取决于人用技术来做什么。梅塞尼是代表。 3.如何理解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答:①技术决定论:技术是一种按自身逻辑发展的独立力量,技术的后果内在于技术而不取决于人的意志。拥护者:技术善论者和技术恶论者,法国艾吕尔 加拿大麦克卢汉等 ②社会决定论:技术起源于和会生活,产生于人的特定的价值的需求,人对技术的主体性,技术哲学家斯塔蒂梅尔;③技术与社会互动论:贝尔纳 巴伯 梅塞尼: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是相互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交互作用关系,科学作为生产力对社会正式具有推动和决定作用,而社会需要是技术的源泉与动力,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反过来制约和决定技术, 4.如何理解“媒介是人的延伸”?
答: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
17
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因此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 “分化” “再统合”的历史。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5.“媒介即讯息”的含义是什么?
答: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6.简评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答:意义:它开拓了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局限性;
1媒介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2在我们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所发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的对象。 3其理论的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感觉是重要的,但人并不是完全受感觉支配的低等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更重要的是人具有的理性活动,这是理性活动反过来对感觉以及作为它们的延伸形式的媒介生产能动的制约作用。 ++7.“热媒介”与“冷媒介” 答: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如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等。
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
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分类本身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它给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8.“电视人”、“容器人”是说明什么问题的概念。
答:“电视人”的概念: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为“跟着感觉走”。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
日本学者中野收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9.什么是“媒介依存症”?如何看待网络时代的网瘾症现象。
答:“媒介依存症”是现代人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它的特点: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都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10.当代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哪些特点。
答:①传播过程的双向性的增强。典型:互联网络,网上的电子信件、电子论坛等都具有充分的互动功能。新媒介技术也在推动着传统媒介改善自己的反馈机制。 ②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 ③媒介资源的丰富化。 ④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11.鲁赛尔·纽曼预言的媒介技术发展的“4C”趋势是什么? 1)control——社会成员对传播过程的参与和控制程度越来越高; 2)convergence——单一媒体越来越融合成多功能媒体;
3)convenience——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 4)cost——媒介接触和使用的经济成本越来越低廉。
18
12.“电子乌托邦”思想指的是一种什么倾向。 答: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电子乌托邦”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之上。
第二节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1.大众传播者的特点是什么? 答:1)地位稳固:大众传媒与受众的角色关系是固定的。
2)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 3)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2.麦奎尔认为传媒组织在性质上属于“功利”要素和“规范”要素的混合形态,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答:不同意,“功利”要素和“规范”要素只是强调传媒组织的经济目标和宣传目标,而在现实社会中,大众传媒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社会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制约,具有社会性质,这是不可忽略的。 3.试析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答:组织目标:1)经营目标:前提,收益来自于广告和信息产品的销售。 2)宣传目标:通过言论活动或报道活动来实现。
3)公共性和公益性:依据:是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起着公共服务的作用;具有广泛影响力;是公共财产的使用者,须承担义务与责任。
制约因素:传媒组织的活动受到它们的经营目标和宣传目标的制约,同时又受到公共性公益性的制约,但是在现实和不同形态的媒介组织中,以上各种因素的制约程度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作为私营企业的商业媒介受经营目标制约程度较高,其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 4.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答: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依据有三个方面:第一,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是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第二,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第三,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这种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大众传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刊载权,并拥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公益性和公共性也对大众传媒产生重要的制约,它要求传媒的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5.试述怀特的“把关”过程模式。
答: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的概念引进新闻 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这个模式说明,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知识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不过,怀特在提出这个模式时并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并且只强调了编辑的“把关人”作用。
意义和不足:这一模式对我理解大众传媒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此模式还只是对新闻信息的取舍选择过程的一种简单概括,它指出了经过大众传媒这道关口,某些新闻入选、某些新闻遭到舍弃这一事实,并没有说明哪些新闻会入选或遭到舍弃,而正是后面的这个问题,才涉及把关的实质。 6.试析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
答:实质:第一,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第二,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内容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第三,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然也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在媒介内部控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19
7.如何理解“新闻价值”?试举一些你认为重要的新闻价值因素。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是一种预测,也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它主要是把交换价值作为衡量新闻的标准。这一点,是由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所决定的。大众传媒是经营性组织,它们所提供的新闻信息产品如果不为受众市场所接受,势必会影响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1.什么是传播制度?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答:传播制度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所以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国家和政府对传媒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②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③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④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垄断资本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控制传播事业?
答:①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 ②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③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4.为什么说受众对传媒活动拥有监督控制的权利?受众行使这种权利的手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传播内容都会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利益。由于大众传播是一个公共性很强而且处于市场运作机制下的事业,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受众的社会监督力量都是不能受到忽视的,“公众利益”也是制约传媒活动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则,它使得垄断资本也不能利用他们控制的媒介为所欲为。
1个人的信息反馈。2结成受众团体。3诉诸于法律手段。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1.简析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答:①极权主义:一种在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而从与外部权力或权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极权主义者主张社会事物必须一切以权力或权威为转移,强调社会等级秩序和上下之间的 绝对支配与服从关系。 ②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产生于15世纪中叶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气候,体现了极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它最大的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利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它的主要内容:
(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2)极权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3)政府有权利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
(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③近代极权主义传播制度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崩溃,但二战中的德意日法西斯的传播机制是一种现代极权主义,它的特点并不是满足于对传播媒介的消极控制,而是通过积极的强制改造实质成为国家宣传机器和战争宣传机器,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古典的极权主义。在现代世界仍然存在着以改头换面的形式重新复活的条件,这是我们不能不警惕的。 2.简析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答:①形成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过程中。代表:英国诗人、政治家弥尔顿1644年《论出版自由》——奠定理论基础、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密尔1859年《论自由》、美国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