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主要观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11: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主要观点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人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人们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就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辩证统一于生产方式。生产力最终决定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则直接规定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的对立双方。它们之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它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则更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种生产关系一经产生,就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形式。但是,生产关系也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在相对稳定中也会发生部分的、某些方面的重要变化。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来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它的发展时,就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使旧的生产关系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起着阻碍或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有时会十分突出。例如,当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不过,即使在这种状况下,生产关系仍然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因为生产关系之所以要变革,归根到底还是由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的。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反作用的发挥,都是以适应一定的生产力状况为前提的,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基础之上的。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又能对经济基础起到能动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时候,它就会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时候,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是二的辩证关系。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表在:首先,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 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 内容和性质。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 位,在上层建筑领域里也就以剥削阶级在政治上和思想 上的统治为其主要内容。其次,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 建筑的变化和发展方向。旧的经济基础破新的经济基础 代替之后,旧的上层建筑也就或迟或早地必然被新的上 层建筑所代替。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还 表现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 经济基础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它一旦产生即反作用于经 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帮助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 发展。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况:一种 是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 服务时,它就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进步 力量;一种是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 础服务时,它就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前进的落 后的力量。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何种作用,以它所服务 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为转移。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 于生产力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作为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相互区别和对立的两种趋势,又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必然性总要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

第二,偶然性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偶然现象中贯穿着必然性的规律。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相互转化。这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从事物存在的范围来看,对一个过程来说是必然性的东西,相对于另一个过程来说则是偶然的;二是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来看,随着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必然性和偶然性也可相互转化(新事物:偶然→必然;旧事物:必然→偶然) 4、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

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纯粹的本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现象也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得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和本质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2)掌握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因为现象不同于本质,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上。其次,因为本质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表现着本质,所以我们要通过分析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决不能离开现象去凭空构想事物的本质 6、矛盾的观点。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坚持两分法、用矛盾(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把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③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把握事物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 7、发展的观点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现在前进的角度看待问题,与时俱进,积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产是质变的必然准备,所以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在量变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只有改变事物原本的性质才能继续前进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量产,坚持适度原则。

8、主管和客观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决定主观,主观依赖于客观,人的主观思想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人的认识的辩证运动,也就是主观和客观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