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期末重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8:44: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社会保障学

1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体系。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家庭保障:是指在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提供包括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慰藉等内容在内的生活保障机制,它在保障社会成员的生活方面通常与国家和社会负责的社会保障并驾齐驱。

3.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与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4.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的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摆脱生存危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包括贫困救济、灾害救助及其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

5.以工代赈:是指通过提供相应的工作或就业机会并发放劳动报酬的方式实现对救助对象的救助。

6.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安排。基本原则:生存保障原则,普遍性原则,与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相联系原则,维护受助者尊严原则(此外还有法制化、规范化。)

7.灾害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在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及其他特定灾害事件等袭击并因此而陷入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现金或食物或服务援助,以帮助其渡过特殊困难时期的一种社会救助,它是社会救助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保障制度安排。

8.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规范,面向劳动者建立的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是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体组成部分。

9.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10.老年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生活、维护老年人健康、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它作为养老保险的延续和提高,在解决老年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会目标。主要包括经济保障需求,健康保障需求,情感保障需求,服务保障需求,其他保障需求。

11.军人保障:是指国家建立的,以军人(特定情形下惠及其家属)为保障对象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称,它是一个由国家(中央政府)直接负责、能够涵盖军人多种风险的综合性保障系统。

12.补充保障:是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之外的,以非政府主导性、非强制性为特征的各种社会化保障机制的统称,它与政府主导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起,共同构成国民生活保障系统。(1.补充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2.补充保障是相对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3.补充保障具有非强制性特征4.补充保障采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13.慈善事业:是以民间公益组织(慈善组织)为实施主体,为救助特定群体或特定标的为目标,按照既定的操作规范、制度或原则实施的长久的社会化行为。 14.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及其他原则如互济性,法制性。

15.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政治因素。

16.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立法先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发展和多样化发展。

17.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国际教训:第一,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第二,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第三,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18.1951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956年修改,

确立中国城镇职工劳动保险制度。1952年6月27日。建立公费医疗制度。1956年6月30日,确立了五保制度。

19.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大同社会论,社会互助论,仓储后备论,社会救济论。

20.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1.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其实是一种社会价值的选择,而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则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2.经济学为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方法。3.经济学特有的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并能够确保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选择从空想主义到理性发展阶段。

21.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层次的关系:1.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原则。(1)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社会保障弥补初次分配的不足。2.再分配,强调公平原则。社会保障作为再分配的主要途径和方式,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安排,维护并实现着社会公平与正义,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3.第三次分配,追求社会协调与和谐。

22.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共性:1.都是基于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2.都进行风险转移。3.都以给予损失赔偿或保险金给付等方式为被保障对象提供保障。4.充足的基金是两种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5.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

2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性质不同。社会保险属于公共政策与公共品范畴,而商业保险属于私人经济范畴。2.经营目标和经营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政府机构或者公营机构,经营目标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平衡劳动关系,增进劳动者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3.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不同。4.保险责任主体和所有者权益不同。5.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不同。6.被保障对象和保障水平不同。 24.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在机会均等、平等分配、适度保障等原则指导下,分解为完整性、协调性与层次性。

25.福利国家一词最早出现于英国经济学家弗里奇1942《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1920年英国庇古《福利经济学》为确立福利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福利国家政策特征:1.累进税制和高税收2.普遍覆盖与全民共享3.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