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鄂豫皖苏区的普通教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21:39: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析鄂豫皖苏区的普通教育 2011级历史2班 张双婷

学号:20115161219

摘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山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鄂豫皖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是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区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苏区的教育由红军教育、党政干部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教育、普通教育五种类型构成。普通教育即小学教育,它主要包括初级小学教育和高级小学教育,是苏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对象是苏区的广大少年儿童。普通教育在培养革命新后代,为党和苏维埃政府培养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以及以后革命战争和苏区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苏区;普通教育;宗旨;措施;地位

鄂豫皖苏区地处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交通阻塞,文化教育相当落后,旧思想和封建文化影响着苏区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地要想获得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必须改变落后反动的封建文化氛围。因此,党和各级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苏区的文化教育工作,并把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作为自己一项迫切的政治任务。随着各级苏维埃政府的纷纷建立和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地展开。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普通教育包括中学、高级小学、初级小学以及幼儿园的教育,其中主要的是高级小学和初级小学教育。苏区的普通教育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普通教育是不相同的,其中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苏区的普通教育不是预备性质的教育,即无论是中学教育还是高级小学、初级小学的教育,苏区的教育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提高文化水平、科学知识和政治水平。

一、鄂豫皖苏区教育的宗旨与方针

土地革命时期农村根据地的教育宗旨和政策, 它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宗旨和政策是根本不同的, 它是为工农谋利益, 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的, 是和生产劳动结合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教育宗旨及其政策也不例外。一九三一

年七月,鄂豫皖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宣言》,就明确规定了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宗旨:“苏维埃政府创办免费的学校,专教育工农子弟,养成为工农谋利益,建设苏维埃和领导革命者去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一九三二年五月,鄂豫皖省苏维埃颁布了文化委员会决议案(草案),进一步阐明了苏维埃教育的宗旨,决议案(草案) 指出:“文化和教育是一种有力的武器,所以, 我们工农劳苦群众也要拿起这个武器来加强我们自己的战斗力。”为此要求实现苏区“教育生产化军事化”和政治化的原则。根据地教育宗旨,指明了苏区教育的性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方法,体现了苏区教育的革命先进性和科学性,划清了它和剥削阶级教育的本质区别。

党和苏维埃政府对儿童教育十分重视,将其作为根据地教育的基础。为使根据地的劳苦工农和红军的子弟有读书的机会,早在鄂豫皖苏区创建阶段,鄂豫皖苏区政府就在制定的《临时政纲》中明确提出了“普及农村小学教育”的任务,并积极创办农村小学,统称列宁小学。1931年7月,鄂豫皖苏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所通过的《文化教育政策》中进一步要求,苏维埃政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苏区的文化教育,对于工农子女实行免费的教育。1932年5月,苏区所颁布的《鄂豫皖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决议案》又一次明确规定:“普遍地发展乡学,使我们苏区里每一个工农劳苦儿童、红军子弟有读书的机会。”为保障和促进苏区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苏维埃政府还在苏区的教育行政机构——文化委员会中,专门设立学校教育科,明确其主要任务是整理和创办列宁小学,并规定了列宁小学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即提高苏区儿童的文化知识和政治认识,培养、造就党和苏维埃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二、鄂豫皖苏区促进普通教育发展的举措

(一)在苏区农村广建列宁小学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豫南苏区儿童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到1930年冬,列宁小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苏维埃区域的广大农村普遍设立。苏区列宁小学因学制和管辖的行政区划的不同,分为列宁初级小学、列宁模范小学、列宁高级小学和列宁模范学校。由于学校规模因村庄大小不等,学生的数量并不固定。根据鄂豫院苏区的规定,列宁高级小学一般每区设一所,至少每县设一所。学生来源

于红军、赤卫队、革命烈士、工人、雇农、贫农的子女,学生在校住宿,免费入学,学校担负着为红军、党政团群组织培养输送干部的任务。据统计,当时豫南苏区的光山县有列宁学校315所,商城县有列宁小学703所,潢川县有列宁小学127所,罗山、固始、信阳的列宁小学均超过了100所。苏维埃政府规定:年满6—12周岁的工农子弟必须入学上列宁初级小学,接受教育。到1932年春,苏区学龄儿童入学率高达90%以上,实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普及小学教育。

(二)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制

列宁小学的学制为5年,初小3年,高小2年。初小课程为国语、算术、音乐、图画和体操;高小课程为国语、数学、自然常识、社会常识、政治常识、唱歌和军事。课程的特点切合苏区斗争实际,体现了文化知识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军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实践活动,每周上课时数适宜,将劳作、社会活动均列为正式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符合少年儿童特点,重视军体、文艺等课。

苏区的普通教育的教材摒弃了《四书》《五经》及国民党编印的教材,采用鄂豫皖省文化委员会统一编印的《列宁初级小学国语》《列宁高级小学国语》《政治课本》《社会常识》《自然常识》和《算术》等。这些教材内容丰富、思想健康,既反映了苏区革命战争的实际和革命人民的崇高理想、忘我的献身精神,又结合了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重视文化科学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掌握和训练,注意选择一些有趣的诗歌、游戏、通话和寓言故事等为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编排上注意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深浅程度适宜,循序渐进。内容多采用韵文等形式,语言生动,文字流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除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列宁小学也很注重讲授政治常识、军事常识及革命斗争形势,启发学生们的阶级觉悟。

(三)注重教学改革

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学校教育的性质、方针、目的和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苏区的普通教育废除了封建式的打骂惩罚、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创造了课堂教育、自学钻研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动性和创造力。学校还切合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