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师用书: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2:22: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串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在《儒林外史》中与“匡超人”相关的情节有:

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他乡时,一心惦记着生病的父亲,“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侍奉,禽兽也不如”。但是,他逐步发生了变化。先是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后又受到衙吏潘三的教唆,做起流氓恶棍的营生。社会给他这样三条路,他巧妙地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了一个衣冠禽兽。可是当他侍奉久病的父亲,敬事兄嫂,亲睦乡里,表现出人性的纯良时,他只能是个卖豆腐的小百姓;而当他变质之后,他却拥有了荣耀和幸福,“高兴长安道”,扬扬得意了。小说通过匡超人的人生蜕变,对当时的社会以及士林阶层给予了无情的讽刺和鞭挞。

课文节选的部分为匡超人二到杭州,灵魂发生急剧蜕变之后的故事。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可憎(zēng) .3.诰命(gào) .

2.肄业(yì) .4.盘桓(huán) .

- 1 -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5.妆奁(lián) .7.装殓(liàn) .9.权厝(cuò) .11.藩司(fān) .(二)多音字

??国子监.jiàn1.监?

?牢jiān?监.?吓唬xià?.3.吓?

??恫吓.hè

6.衣衾(qīn) .8.招赘(zhuì) .10.孝悌(tì) .12.泥淖(nào) .

?遣chāi?差.

2.差?

??参差.cī?什物?.4.什?

?么?什.

shíshén

?知chuǎi?揣.?5.揣

?挣揣?.chuài?hèng?蛮横.7.横?

?纵横?.héng

?人物guān?衣冠.? 6.冠

?沐猴而冠?.guàn?niù?执拗.8.拗?

?拗断ǎo?.

二、写准字形

??yì肄业

1.?

?酒sì肆?

??竖旗gān杆

2.?

?立gān竿见影?

??招zhuì赘

3.?

?桀ào骜不驯???直duō裰5.?

?点zhuì缀???九xiāo7.?

?元xiāo?

霄宵

云外节

??散qì讫4.?

?qì迄今为止???jiǎo侥幸6.?

?ráo饶恕?

??diàn8.?

?zhān?

玷沾

辱染

三、辨析词语 1.盘桓 徘徊 彷徨

①这条几乎是在半山腰上开辟出来的“天路”,它盘桓于崇山峻岭之间。最低例 句 海拔为146米,最高海拔达到875米,落差竟达700多米。 ②当日,我市上空云量较多,温度一直徘徊在4.3℃至10.3℃之间。外出感觉舒服。 ③《单身公寓》有着浓郁的都市情调和幽默机智的对话,将中年金领的危机、年轻白领的彷徨、新新人类的洒脱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辨 析 盘桓:①逗留;徘徊。②回环旋绕。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 - 2 -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动、起伏。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思量 打量 例句 辨析 遇事多思量,一打量就作出判断,往往失之准确。 思量:考虑;想念,记挂。 打量:观察(人的衣着、外貌);以为,估计。 四、成语释义 1.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2.光天化日:文中比喻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3.面如土色:形容极度恐惧,面容失去血色。

4.大吹大擂:本义为用力吹喇叭或击鼓。现多比喻大肆宣扬,过分地夸张或吹嘘。 5.沈鱼落雁:即“沉鱼落雁”。鱼见了人沉入水底,雁见了从天上落下,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6.闭月羞花:使月亮躲藏,使花朵害羞,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也作“羞花闭月”。 7.珠围翠绕:文中形容华丽的陈设装饰。有时也形容女子服饰华丽或形容美女侍从众多。 8.宴尔新婚:形容新婚欢乐的情景。也作“新婚燕尔”。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料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历时十余年时间,业余创作出惊世之作《儒林外史》,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吴敬梓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不愿参加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匡超人流落异乡,无以谋生,只能沿街拆字,马二先生资助他盘缠回乡,并教诲一番“文章举业”“显亲扬名”的道理。回乡之后,匡超人尽心侍奉父母,“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