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杂文与随笔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0:11: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仁慈/恩赐 刹那/古刹 诞生/垂涎 ......B.崭新/暂时 ..C.专横/横行 ..D.辜负/照顾 ..

遵循/教训 ..

顺从/纵容 ..

渊源/求援 ..

秩序/挚爱 ..

罪孽/萌蘖 宽恕/夙愿 ....

解析:A项,cí/cì,chà/chà,dàn/xián;B项,zhǎn/zàn,xún/xùn,yuān/yuán;C项,hèng/hénɡ ,cóng/zòng,zhì/zhì;D项,gū/gù,niè/niè,shù/sù。 答案:B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地少人多,就 ;寸土寸金,就上天入地……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开拓性的思路,上海市百姓健身场所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

(2)窗外的夜空里,一簇簇节日焰火升腾起来,公园的灯会也到了高潮,那一盏盏精妙绝伦的花灯交相辉映,使人 。

(3)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如此,人走在不同的道路上,对世界的理解是那样的 ,相互抵牾。 A.无孔不入 目不暇接 格格不入 B.无孔不入 目不交睫 格格不入 C.见缝插针 目不交睫 大相径庭 D.见缝插针 目不暇接 大相径庭

解析:“无孔不入”与“见缝插针”都有“抓住机会进行活动”之意。无孔不入:是空隙就钻进去,比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多指做坏事)。见缝插针:比喻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答案:D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②⑤③①④ B.①④②⑤③ C.④①⑤③② D.①⑤③②④

解析: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③②是解说关系,②是对③的解说。按照这种思路排列即可。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爱的实践

[美]弗罗姆

一旦搞清了爱的艺术的理论问题,随之而来的便是爱的艺术的实践问题。这个问题更困难,因为对于任何一种艺术的实践,我们除了去身体力行外,难道还有别的途径吗?

当今的绝大多数人,自然也包括本书的读者,都希望得到一个能指导自己“如何去做”的妙计良方。在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上,就是要别人教他们怎样去爱,这就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凡是抱有此种心情来读本书最后一章的人,恐怕都难免要大失所望。爱,乃是纯个人的体验,无论何人,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亲身体验。事实上,很难有人完全没有体验过爱,至少在童年、青年或成年曾以最基本的方式体验过。关于爱的实践,我们能够加以讨论的无非是爱的艺术的前提,实现这些

前提的方法,以及如何实践这些前提和方法。至于最后去实现爱的各个步骤,则全赖个人自己去完成,一旦到了需要采取最后的决定性行动时,讨论也就无济于事而只能到此为止。不过我仍然相信,对方法的讨论将有助于掌握这门艺术,至少对于那些不再期待“妙计良方”的人是如此。

无论哪一门艺术实践,无论是木工、医术,还是爱的艺术,都有一些共同的要求。首先,艺术实践要有一定的训练。不经训练,便会一事无成;仅凭“一时高兴”而干某事,那只能算一桩不坏的兴趣爱好,决不会成为艺术大师。但是,仅仅进行某项艺术实践的训练还不够(比如说每天坚持练习几小时),艺术实践还要求人们在整个生活中严于律己。有人认为,对于现代人来说,再没有比循规蹈矩更轻而易举的事情。人们不是每天都在最严格的纪律约束下从事最程式化的工作吗?不过,同样也是事实的是,现代人在工作之余最为放荡散漫,很少自我训练。只要工作一完,他们就变得懒惰懈怠、无精打采,说得好听一点,就是让自己“轻松一下”。这种慵懒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严格程式化生活的一种反抗。正是由于人们被迫每天8小时不是为了自己的目的,以不属于自己的方式去耗费精力,就范于规定的生产节奏,这才使得他们反抗。只不过,他们采取了一种幼稚可笑的自我放纵的反抗方式。而且,在这种反抗专制的斗争中,他们丧失了对一切训练的信任,既包括权威强加的不合理的训练,也包括他们为自己制定的合理训练。没有后者,生活就变得杂乱无章和缺乏专一。

要掌握一门艺术,专一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这个道理不言自明,每个学艺者对此都深有体会。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中,专一甚至比律己更为难得。与此相反,我们的文化总是引向一种见异思迁和朝三暮四的生活方式,这是其他社会很难与之相比的。比如,同时干几件事情:读书看报、听广播,与人交谈,抽烟,吃喝等等。人成了贪婪的消费者,渴望着随时去吞噬一切——图画、酒、知识等。当我们独自一人时,感到特别难耐,这种心猿意马的情况也就尤为显著。大多数人往往不能做到静坐无言,不抽烟,不看书,不饮酒;他们常常变得敏感烦躁、非得动手动嘴地做点什么不可。(抽烟就是这种缺乏专心致志的症状之一,它能同时占用人的手、口、眼和鼻。)

掌握艺术的第三个因素是耐心。同样,任何一个曾努力掌握一门艺术的人都了解,要取得哪怕一点点成功,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想一步登天的人不可能学到艺术。不幸的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做到有耐心并不比严于律己和专心致志更容易。我们的整个工业体系恰好助长的是其反面:急躁。现代所有的机器都是为了高速运转而设计出来的;汽车和飞机是为了使我们迅速到达目的地,而且越快越好。如果新机器能够以一半的时间生产出原来机器生产的等量产品,那么新机器就比原来的机器好两倍。诚然,这里有重要的经济原因。可是在如此广泛的领域内,人的价值已经越来越多地由经济价值来衡量了。机器的优点就应该是人的优点,这就是逻辑。现代人在办事拖沓时,想到失去的是时间;可是当他赢得时间后,却不知道该如何利用,于是又白白地消磨掉。

最后,学习一门艺术的条件还有,对艺术的掌握要全力以赴。如果不把艺术当成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就休想把它学好,最好也不过维持在业余涉猎者的水平上,成不了真正的大师。对于爱的艺术来说,这一条也不可缺少。在爱的艺术中,只有半瓶子醋的人远远多于真正精于此道的人,其比例超过了其他任何艺术。

(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陈维纲等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要弄清楚爱的艺术的实践问题比爱的艺术的理论问题更难,因为只有身体力行这唯一的途径可以依赖。

B.爱是纯个人的体验,人们至少在童年、青年或成年曾以最基本的方式体验过,没有体验过爱的人是完全没有的。

C.任何艺术实践要有一定的训练,如果仅凭自己一时的高兴而干某事,缺乏坚持不懈的训练,决不会成为艺术大师。

D.现代机器都是为了高速运转而设计出来的,汽车和飞机是为了使人们迅速到达目的地,并且越快越好,我们的工业体系助长了人们耐心的缺乏。

解析:B项,原文意思是说“事实上,很难有人完全没有体验过爱”,并不是说“没有体验过爱的人是完全没有的”。 答案:B

5.掌握一门艺术(包括爱的艺术),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这些条件的一项是( )

2

A.虽然到了需要采取最后的决定性行动的时候,讨论也就无济于事,但是,对方法的讨论将有助于掌握爱的艺术。

B.要掌握任何一门艺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是专一。但是在我们的文化尤其是生活方式中,做到专一非常困难。

C.要取得哪怕一点点成功,没有耐心显然不行。想要一步登天的人不可能学到艺术,当然也不可能掌握爱的艺术。

D.在爱的艺术中,只有半瓶子醋的人远远多于真正精于此道的人,其比例超过了其他任何艺术。这样不全力以赴的人,成不了真正的大师。

解析:A项内容不属于“爱的艺术”的实践途径。 答案:A

6.请解释“我们的文化总是引向一种见异思迁和朝三暮四的生活方式”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这句话在文中具有领起下文的作用,可以结合下面举到的具体事例分析。

参考答案:①我们的文化让人贪多,贪婪(同时干几件事情:读书看报、听广播,与人交谈,抽烟,吃喝等等。人成了贪婪的消费者,渴望着随时去吞噬一切——图画、酒、知识等)。②不专一(当我们独自一人时,感到特别难耐,这种心猿意马的情况也就尤为显著)。③不能静心(大多数人往往不能做到静坐无言,不抽烟,不看书,不饮酒;他们常常变得敏感烦躁、非得动手动嘴地做点什么不可)。 三、语言表达

7.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拟写标题并指出漫画寓意。(寓意不超过20字)

解析:做这类题目,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画内容。图片上描述的是一个人背着书包捧着书坐在一枚铜钱上,铜钱在父母的拼命支撑下向上滚动。说明教育需要投资,而且成本越来越高,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

参考答案:标题:家有读书郎

寓意:教育成本越来越高,以致家长不堪重负。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诗人赫巴德对友情的认识我特别赞同,但是① 。友情至少有一半被有所求败坏,即便② ,像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等。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所以③ 。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解析: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谈友情,补写时要围绕这个中心。第①处注意与前文构成对比关系,第②处注意让步关系,要从所求的内容上思考,第③处是结论。符合这层意思即可,答案不唯一。

参考答案:①功利社会中的朋友往往是有所求 ②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坏 ③我们应该为友情卸去重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