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52: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一 ——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分类

何克抗 吴 娟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摘要】文章是系统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系列论文的第一篇。这组系列研究论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应如何正确认识、以及对这类教学模 式应如何有效实施”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文章则在分析教学模式及相关概念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教学模式进行正确分

类的原则与方法,尤其是对课内整合教学模式的分类及特点做出了比较科学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课内整合教学模式;课外整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 构,即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 体型教学结构”。而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通过相关的教学 式才能实现。为此,本文先就教学模式的有关概念以及信 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分类进行讨论,在此基 上,后续的系列论文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常用 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内涵与特征、实施步骤及实施案例等 容作进一步的分析。 教学模式及相关概念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是传统教学论领域中使 频率很高、同属解决“如何教”这类问题的概念,它们相 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却也很容易混淆。另外,教学结构、 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则是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 代化、促进教育的深化改革而常被提及且分属不同层级范 的概念,也是容易彼此混淆的概念。所以本节将分别对教 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结构等几个概念的含义 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作一个明确的划分。 1 教学模式

虽然教学模式的概念很早就已存在,但教学模式真正成 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独立范畴通常认为是从乔伊斯和威尔等 的研究开始的(Bruce Joyce, Marsha Weil & Emily Calhoun, 99)。目前有关教学模式(也有个别学者称之为“教育模式”) 定义比较多,如: [1]

乔伊斯和威尔等 人在其专著《教学模式》(Models of Teaching)中给出的定义是:“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的 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教学活动的 一种计划或范型。”

[2]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 教授给出的定义是:“教学模式俗称 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 内容、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 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 [3]

中央教科所朱小蔓 教授给出的定义是:“教育模式是在 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对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相对 稳定的、较系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体验,加以一定的抽 象化、结构化的把握所形成的特殊理论模式。”

上述各种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不尽相同,它们分别从不 同角度揭示了教学模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张武 升教授归纳出教学模式至少具备如下一些特点:(1)有一定 的理论指导;(2)需要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3)表 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总之,“一个完整的教 学模式应该包含主题(理论依据)、目标、条件(或称手段)、 [4]

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张武升,1988) 。这些要素各占 有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之 间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蕴含、相互制约,共同构成 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综合以上各种看法,结合我们多年来在教学改革实践中 对教学模式所做的深入研究,这里提出我们关于教学模式定 义(或内涵)的全新观点——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方法、教学 策略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或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单一的方法或策略, 而教学模式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或策略的 稳定组合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的效果 或目标(例如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不同 的方法与策略,当这些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联合运用总能达到 预期的效果或目标时,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能实现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很多,而且因不同的学 科和不同的教学单元而异。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学科的特 点,并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去创建既能发挥教 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 合”的新型教学结构(也称“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 2 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 方法是指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而 采取的一切手段、工具、途径和办法的总称(既包括各种教 学手段、工具、方法也包括各种教学原则的运用)。这一概念 比较宽泛,甚至把教学原则也包括在内。狭义的理解则认为 教学原则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而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预 定的教学目标,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

采用的师生互动方式和有关措施——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 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本文所涉及的 教学方法即是指这种狭义的理解,如讲授法、演示法、实验 法、练习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我 们这里所说的教学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和教学工具或教学手 段是有区别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对工具和手段的选择与运 用的方法。 3 教学策略

《辞海》对“策略”一词的解释是“计策谋略”,而在较 为普遍的意义上,策略涉及的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手 段和方法。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界定,这些界定既 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分歧,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 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 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 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 [5]

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施良方,1996)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 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 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 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 [6]

性等基本特征。”(袁振国,1998)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

6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一系列执行过程。”,“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应包 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 [7] 术。”(和学新,2000)

美国学者瑞奇鲁斯把教学策略分为三种:教学组织策略、 教学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其中教学组织策略是指 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 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即如何做出教学处方)的策略;教学传 递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内容由教师向学生的有效传递,应如 何选择、运用教学媒体和教学交互方式的策略,也就是有关 教学媒体的选择、运用以及学生应如何分组的策略(教学交互 方式可以是双人小组、多人小组、班级授课或是个别化学习 等多种不同方式);教学资源管理策略是指在上面两种策略已 经确定的前提下,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计划与分配的策略。 综合上述对教学策略内涵的几种不同认识,我们可以将 教学策略理解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 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取的计策谋略(包括各种手段、方 法)。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本来属于同一范畴,只是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