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五 生物试题 含解析 精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20:35: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五)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1. 下面是以紫色洋葱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取材部位和主要试剂的选用都正确的是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紫色洋葱的管状叶呈绿色,含有叶绿体,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管状叶中的叶绿体色素,A正确;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但因紫色洋葱的鱗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呈现紫色,会对观察核酸的分布产生干扰,所以不能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B错误;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应剪取根尖2~3mm解离,用龙胆紫溶液将染色体着色,C错误;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因此观察线粒体形态可用健那绿染液将活细胞染色,但不能以紫色洋葱鱗片叶的外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因为该部位细胞呈现紫色,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产生干扰,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若要准确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复习中,不仅要注意对教材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术的掌握,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总结,而且还要站在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每一个实验,从中提取出真正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每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做到触类旁通、能力迁移;(2)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

实验名称 提取叶绿体色素 观察核酸的分布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观察线粒体形态 取材部位 称5克管状叶剪碎…… 撕鳞片叶外表皮一小块 切取3cm根尖解离…… 撕鳞片叶外表皮一小块 主要试剂 无水乙醇 甲基氯-吡罗红 龙胆紫 健那绿

法和技术(如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研磨、过滤、细菌培养等);(3)多注重教材实验原理的对比和归纳:①原理对比:可从纵向角度比较实验原理、材料等,如颜色反应的实验、活体染色的、本色观察的等:②原理归纳:可从横向的角度拓展实验原理、材料等不同方面的应用。

2. 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表示地理隔离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 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D. 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 【答案】B

【解析】由题意 “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并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地理隔离离,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最终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因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b过程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C正确;d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因此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D正确。

【点睛】本题以松鼠进化过程图解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关系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据此明辨图中字母或数字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 B. 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和信息识别的作用

C. 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膜面积较大,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 D. 溶酶体能够合成和分泌酸性水解酶 【答案】D

4. 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甲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细胞乙、丙、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乙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乙细胞的子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具有一个染色体组 C. 丙细胞正在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丁细胞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异常联会 D. 一个丙细胞能产生四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丁细胞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子 【答案】D

【解析】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DNA分子上以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乙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子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精子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丙细胞中发生的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可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丁细胞中的“十字形结构”的出现,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的同源区段发生了联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