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学习主题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朋友遍天下教学设计1 川教版.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3 11:43: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学习主题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

就 第16课 朋友遍天下教学设计1 川教版

1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了解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以及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并在万隆会议上进行外交斗争的情况。记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和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重大事件,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作用。理解中美、中日建交以及20世纪90年代我国奉行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2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掌握中国重大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分析外交政策中的“发展变化”与“坚持不变”的外交原则,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使学生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中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题导入

让学生回忆总结,1840—1949年间,中国曾遭受到哪些国家的侵略,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由此,得出旧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外交史”的结论。然后提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和策略来扭转外交局面?。由此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条件下提出的?

(1953年12月)(周恩来当时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提出) 2、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哪些国家的赞同?这一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得到印度、缅甸的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过渡:(中国为亚非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经过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与会国家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倡议,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表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精神。)

1、会议概况:1955年4月,亚非29国代表,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 2、会议主题:

3、会务变数: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4、会议成功:周恩来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表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精神。

三、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且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理应由它享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②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③1971年10月,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冲破了美国设置的重重障碍,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尼亚、阿尔及利来等23国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关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何历史意义?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中日建交的时间是什么? (1979年1月1日)(1972年9月) 2、中美两国建交时达成的共识是什么?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五、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1、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我国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坚持全方位外交政策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①发展同任何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共同发展②我国还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的活动)

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 (2001年12月11日) 活动3【活动】课堂小结

以表格形式归纳新中国在三个时期的外交成就。 时 间 50年代 70年代 90年代 成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