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0:44: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基于系统论和协同论视角的有效教学探讨
[摘要]当代教育变革趋势、基础教育改革和实践的低效教学呼唤着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理论界对有效教学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系统论和协同论的角度看,有效教学过程应该是由教师子系统、教学中介子系统、学生子系统、评价与反馈子系统、制度子系统和教学产出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系统的方方面面。因此,有效教学的实质是教学过程子系统要素结构、系统结构的优化与协同。
[关键词]系统论;协同论;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3-0005-03 一、有效教学问题的提出
追求效率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教学活动也不例外,追求教学效率也是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然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低效教学仍然存在于教学实践中。为此,推进有效教学很有必要。
(一)现代教育变革趋势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推进有效教学
从国际教育变革的趋势看,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忽视
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已经脱离现实,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信息时代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创造思维、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人才。于是,本世纪初我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把知识的单一产出变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产出,从单纯给学生传授知识变为教会学生会学习、会生存、会合作、会做人、会生活。要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使命,推进有效教学势在必行。 (二)低效率教学现状呼唤有效教学
目前制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瓶颈”是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在这种传统教学观指导下,课堂教学把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老师成了机器的操纵者,老师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师生共同追求学习成绩(分数)的传统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经常用延长教学和学习时间、做大量低效重复训练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成绩,其结果降低了教学效率。
一项专家调查显示,我国目前中小学有95%的老师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不到50%,学生记住率仅为5%。教师无效劳动与教学效率低下可见一斑。 二、有效教学概念探讨的理论综述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看,要准确地界定有效教学是
十分困难的事,但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还是不遗余力地进行大量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以笔者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有效教学概念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是教师论,即重点从教师角度界定有效教学。曹琼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姚利民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率的关键。”还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另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
从此不难看出。上述观点强调的是教师与教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经常把有效教学概念与有效教师相提并论。 二是学生论。即重点从学生角度理解有效教学。国外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好。”还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指成功实现了明确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
这类定义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无异于用“学习”来定义“教学”,用“有效学习”来定义“有效教学”,这不仅模糊了概念的内涵,也窄化了概念的外延。
三是教与学关系论,即从教学投入与产出角度界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