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01: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谈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2020年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这是因为创新型国家首先要有创新型人才支撑,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教育的含义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研究和实验方案对“创新教育”解释说: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趋向的教育实际。具体说,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问题”。因此,我们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使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通过教育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并获得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二、创新教育提出的背景 (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21世纪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它区别于农业经济靠土地,工业经济靠资本、资源。其明显特点,就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所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战略部署。其目的就是为知识经济输送具有创造思维和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必须突出创新教育。所以,提出全面实施创新素质教育,这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二)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要求

目前,重视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是通过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美、日、英、法等国家都在进行教育改革,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三)由我国教育现状决定的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不能否认,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固有的知识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造成学校教育必然出现以书本中心、以教师中心。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现象,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极大反差。

2、传统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为学而学,教师为教而教,我们就拿中学教学来说,考什么内容,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学内容既脱离学生经验又脱离社会实际,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造成教育脱离社会实际需要,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的不良后果。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优等生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很多,差等生很少受到教师的表扬,甚至还会遭到教师的训斥、讥笑和挖苦。这种不平等的教育观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创造性。

三、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中小学课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老师讲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由此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偏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这就造就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重知识,轻能力等的尴尬现象的存在。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转变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二)创新教学内容

教育内容是指“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课表和课程)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它们是根据各种学校规定的目的和目标而设计的。”(联合国教科学组编写的综合性教育论著《从现在到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2000望》)在我国的中小学,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教材体现的。目前,随着现代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学科的内容日益膨胀,学生不堪重负,在“应试教育”桎梏下,我国中小学生又将教学内容引向愈来愈深、愈来愈难的歧途。 另外,过分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抑制了学校的自主创新和竞争,限制了科学教育内容,方法和目标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因此,只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改善学生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战能力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上、一根教鞭的“三一式”教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信息技术已被迅速运用到教学过程,引起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极大变化,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手段,已成为促进中小学创新教育的关键。在现有的教学法中,凡是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开发的教学法都可以利用,如启发式教学法、矛盾法、点拨法、类比法、激发法、探索法、问题研究法等,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博采众长,创造性地优化组合多种教法,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创新校园文化 学校便是个创新的园地,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在区域推进教育创新。学校必须构建多元化校园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寓创造教育于一景、一物、一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学校必须致力于建造精品化的物质文化和人文文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

(二)建设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有创新才能的学生。因而教师本身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挥是创新教育的基石。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一支敬业爱岗,作风民主,思维敏捷,既有较深的教育理论功底,熟知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又能创造性把握教材,开掘教材创新因素,引导学生立体思考问题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2020年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应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创新实质和核心是人自身的发展

学校教育创新,说到底是解放人,解决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这意味着,学校教育创新必须把人作为发展主体,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理论根据,以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发挥作为实现条件,以人的主体意识觉醒为先导,以群体和个体的和谐发展为核心内容,以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一言以蔽之,人自身的发展才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实质和核心。那么,如何理解、解决人自身的发展问题就成为学校教育创新过程中最深层的前沿问题。

学校和人的自主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创新的最终目的,而且也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学校教育创新的根本标志和显著特征在于,学校教育生命活力的高度活跃与不断增强。学校教育的生命活力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说,它根源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其中,人的自主性又是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试想,没有人的自主,何来人的自由?没有人的自由,何来人的独特个性和创造个性?在此意义上,促进人的自主发展是目前学校教育创新首先要解决的课题。

浅谈学校教育创新

福建泉州洛江区罗溪中心小学黄泽芳

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实施教育创新,既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紧迫任务,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因此,学校管理者应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高度,坚持“三个面向”,以“十六大”倡导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思想要有新解放,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为指导思想,引领和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地抓好学校教育创新。

一、教育观念要创新

教育创新必须把教育观念创新放在最重要位置。学校管理者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各教育理论、观念的错误的或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

革,其关键的是观念的创新。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教育创新的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材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学校管理要创新

学校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创设充满活力、鼓励创新的教育环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管理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关爱教师。管理者要增强学校管理的民主性,要改变对教师管得过死的现象,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劳动。因此,建立一个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公开公正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在校级领导干部任用方面,我们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竞聘,通过竞岗演说、民主测评、组织考核、任前公示、择优聘任的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人事管理方面,实行按岗位职数双向选择、公平竞岗,择优聘用的方法,形成了竞争向上的良好氛围;在教师职务评聘方面,试行评聘分开,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学校也要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三、教师要创新

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创新。创新教育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创新教育如何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培养等都值得探索。单凭一股热情是搞不好教育创新,旧框框、老套套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教师应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善于吸取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艺术及创新能力,做到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教学活动创新。实践证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四、教学内容要创新

课程改革为教育创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国家课程标准开始实施,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教材重新编写,版本不强求统一。“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有指导的适当放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破除对书本的迷信,反对本本主义,创作性地使用教材,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从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走向“互相适应取向”和“创新取

向”,并不断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同时,要注重多学科的整合,开辟新型综合性课程与实践活动,加快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建设。

五、教育方法要创新

教育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我们要在继承性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教育。新课改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教师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如启发式、导学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先学后教等,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并适当引入科学研究性质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科学研究的某些性质,带有探索的色彩。让学生能主动地、愉快地、成功地和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能力,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教育评价要创新

教育创新要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的教学评价制度;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评价中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提倡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对教师的评价,我们试行《教师发展性评价》,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考评教师工作绩效;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学生素质评价》,以鼓励进步、促进发展为导向。实践证明,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和师生的成长。

教育是不断创新的事业,学校教育创新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几点肤浅的看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不断求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学校教育创新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