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7 23:34: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导论 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一、什么是中国法制史。
1、“中国”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等同于现在的中国版图。它是一个统一的、多元的国家。 2、法律与法制。
中国的法律是一个多元的结构。
⑴国家法层面上的多元。如:律、令、科、比等法律形式。
⑵民间法层面上的多元。如:乡规民约、家规族法和行业规范等。 ⑶民族法层面上的多元。(因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⑷地方法层面上的多元。如:各省省例等。 3、礼、乐、治。 ⑴乐:心灵秩序。
⑵礼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是一种规则,包括文化规则、国家规则、社会规则等。 ⑶天理、国法和人情。
情理是大海,法律是冰山。
中国法的文化基础:情理。礼法出于人情。 礼法是调整人情秩序的工具。 4、两套知识的错位。
现代学者对中国法制史的理解,是以《汉书》、《刑法志》为先驱。 以前学者对中国法制史的理解,主要注重于刑法的兴衰。 →知识决定权力,权力也影响知识的发展。 5、社会历史理论在研究中国法制史中的重要作用。 6、法学知识的分类。 ⑴公法与私法。
中国的公法比较发达。古代强调“公”,法家更是认为“私”是没有正当性的。 原因:强调国家主义、王权主义。 自环为私,背私为公。——《韩非子》(强调“去私”) ⑵刑法、民法、??
中国古代强调刑法,刑法比较发达,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没有其他法律。
中国古代没有民法这个概念,但实际上存在着民法、商法等法律。只是这些法律的制裁手段是刑罚。 ⑶物权法、债法??
例:土地转移时,上一手交易的契约也同时转让,形成了一连串的债权。
二、材料与方法。
1、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史料。
法典、法规、正史、考古学文献、档案资料、文学资料、实录、判牍、契约等等。 2、研究中国法制史不仅要静态的研究,还要动态的研究。 3、中国社会的社会关系。 横向:契约关系。
纵向:身份等级制度(官与民、良与贱)
4、法律知识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因此,在研究中国法制史时,要关注当时中国社会有哪些法律书籍,人们对哪些法律知识有兴趣,从而了解纠纷、犯罪的特点和社会秩序的结构走向。 5、研究的方法。
⑴辩证地看待历史,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消极的一面。 要“同情之了解,了解之同情”,设身处地思考,看到历史光明的一面。
如果将历史上中国的法制与西方同时代相比,中国并不落后,中国的法制对世界法制有其贡献,但也有需要批判的地方。
⑵历史的全貌难以恢复,我们只能根据那些已经发生的、被记载下来的历史进行研究。历史是一个解析系统,一切的历史都是人们主观思想的杼书。
⑶通过历史来看今天司法改革的脉络。恪守历史学家的规则,研究历史,关怀当代,解决当代司法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⑷在不疑之处有疑。
要带着审视、批判的眼光推敲材料、文献,以其他角度、理论和方法进行思考。 ⑸需要法学的素养。
古代法学与当代法学的关系,法理学与法律社会学的历史,在古与今之间互动。
三、展望与意义。
1、中国法制史研究走向了法律的社会史的趋势。注重于研究法律的历史、社会、文化,而不仅仅是法律规则与概念。
2、中国法制史研究在某种意义上由旧文化史向新文化史的方向演变,由政治史向社会史、文化史演变。 3、研究中国法制史的意义。
法律运作的实际状况与传统若即若离。
研究中国法制史,为我们思考现代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历史的维度,提供了一个学术思考的维度。
第一讲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一、对“文化”一词的认识。
1、“文化”一词的起源。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 2、文化的涵义与分类。
文化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⑴广义的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
心理文化。
①物质文化: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
②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
⑵狭义的文化: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体。 ⑶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
⑷文化内部结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⑸高级文化、大众文化、深层文化
⑹文化的地域性特征: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1、主体的纯洁性。(传统文化由中国人自己发展而来) 2、发展的连续性。(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从未中断)
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与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 3、农业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大河文明,有利于农业生产;
统治者对于农业的重视,重农抑商; 气候、地形环境适宜发展农业;
发展农业有利于减少社会的流动性,有利于统治; 古代各家学说的影响。 4、大一统的文化。(依靠一种理论体系、一个权力核心、一套社会体制来治理国家) 5、专制政治与官僚政治文化。
6、天道观念、纲常名教、家族意识、权威崇拜。(指导政治制度的建设) 7、独特的语境。(礼仪文化的影响)
~ 2 ~
三、对“传统”的认识。
1、有关“传统”的理论研究。 2、“传统”一词的含义。
传:时间上的延续。 统:权威性。 ⑴西方对“传统”的理解。
从过去延续到现在的事物。延传三代以上的,被人类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事物都是传统。 ⑵传统是“活”的东西。
传统是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或相传至今的东西。 传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在时空中的延续和发展。
传统的本质在现在,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中。可以说他是我们生存的一种方式。 3、传统与文化的关系。
传统是动态的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 文化是无所不包的,而传统是无所不在的。
传统指文化的历时性,只涉及那些过去的。而文化涉及的更多的是人类生活得全部。 谈传统是立足于现实,而研究文化则不必如此。 4、传统的特点。
⑴传统具有强大的力量。 传统有些部分是不可变的。
传统对于人来说是不可任意选择的。 传统的作用非常巨大,人们离不开传统。 ⑵传统具有稳定性,通过许多载体保存下来。
⑶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迁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⑷传统变迁是有规律和类型的,包括传统的交融、冲突、解体以至于消亡。 5、传统的内容。
传统包括人的生命存在、人的文化形式、物的文化形式、习俗和精神的文化形式等内容。 6、传统的结构:精神、制度和物质三个层次。 7、传统和意识形态。
传统包括了意识形态。传统属于自然的东西,而意识形态是官方有意规定的。
第二讲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探讨法律的起源。
1、法律的起源,是指法律的起始和本原。
探讨法律起源的意义——发生学原理(反映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的方法。特点是把研究对象作为发展的过程,注重历史过程中主要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
2、历史上不同思想家以及不同法学流派对法律起源的看法。 ⑴外国历史上不同学派的观点。 君权神授,法自神意。
法起源于人类的理性和需要。 民族精神论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律伴随着私有制、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 ⑵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的观点。 法源于天道与神意。
法源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法源于“理”——宇宙的绝对精神。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