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材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4:28: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范文最新推荐------------------------------------------------------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材料

 

4月25日是第XX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卫生部决定在4月25日-30日期间开展为期一周的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旨在动员公众关注预防接种工作,普及免疫规划知识,营造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实施的氛围。今年4•25的宣传主题是接种疫苗,宝宝健康。 为什么宝宝必须要要打预防针呢?

从宝宝出生后离开了母体后,同时也就失去了妈妈给予的天然的保护。家长们都知道,半岁多以后的宝宝最容易生病,特别容易得传染病。这是因为母亲给予宝宝的抵抗力天天消耗,当宝宝长到6个月时,这种先天带来的抵抗力就消耗的差不多了。随着宝宝的长大,在外面的活动机会增多。宝宝变得极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害,为了避免传染病的侵犯,保证宝宝健康成长,就必须进行预防接种。

疫苗多是一种由经灭活或死的病原菌制成不具伤害力的制剂,接种到人体后会产生抗体,从而使人体有扺抗力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现有的疫苗分成数种:一是死亡的细菌疫苗,如伤寒疫苗、小儿麻痹糖丸,二是灭毒的活菌疫苗,如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还有一种是利用基因工程制造疫苗,如第三代乙肝疫苗。目前常见于更将多种单一疫苗转换为一种复合疫苗(如三联疫苗,包括麻、风、腮疫苗和白、百、破 疫苗等)。

1 / 7

但是由于一般的非活性疫苗的效果较差,为了提高效力,应该尽量用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的疫苗常常会添加增强免疫反应的免疫佐剂,因此可能引起厉害的局部肿痛反应,甚至引起无菌性脓疡。肌肉的血流较丰富,注射入肌肉的疫苗不容易引发局部反应,故应依据不同的疫苗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

少数的儿童在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及发热的现象,其可能原因有: 正常的较强烈反应、体质过敏、细菌性发炎等。 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

预防接种就是把预防某种传染病所用的生物制品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法,接种到人体后,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抵抗某种传染病的抗体,即对抗相应的细菌或病毒的抵抗力,从而不得这种疾病,是预防小儿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计划免疫是指按年龄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

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一个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这样,才能巩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

---------------------------------------------------------------范文最新推荐------------------------------------------------------

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以后每年全国都在4月25日这天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参加宣传活动,为推动我国的免疫规划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自2008年起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改为宣传周,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

今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的主题是接种疫苗 家庭有责,旨在向公众宣传通过接种疫苗保护全家健康的重要意义,强调家庭因素在保障社会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家庭成员做好疫苗接种既是保护自身健康,也是对家庭其他成员的保护,同样是对全社会千千万万家庭的责任。

一、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人类在和疾病长期的斗争中发现了人体免疫的机制,并发明了疫苗。疫苗的诞生真正实现了上医治未病,通过提高自身免疫力来降低个体感染相应疾病的风险,同时基于全人群的免疫屏障建立,有效阻断了多种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1980年,人类通过疫苗消灭了天花这一肆虐了几千年的疾病。疫苗的广泛使用同样使脊髓灰质炎发病率下降了99%,并有效控制了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流脑、乙脑等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得益于疫苗的保护,全球每年减少的儿童死亡达2百余万。

我国的免疫规划工作是改革开放以来卫生领域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我国自1978年起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通过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