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湖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6 7:13: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湖 北 大 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中外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化的比较研究 ——以日本地震和中国动车事故为例 姓 名 曹敏 学 号 2008221101200008专业年级 2008级 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 王颖 职 称 教授

2011年12月15日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20世纪中叶,世界各国掀起了政府信息透明化的改革浪潮,政府信息公开成为其中的热点和趋势。政府信息公开化是民主社会的根本要求,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发展趋势,也是现代法制政府的价值取向。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各国政府共同的义务。频繁出现的公共危机使得各国政府一时间被社会推上了风口浪尖,舆论的压力、民众的呼声、政府的责任,这些都关系到政府处理事件的态度和作风,以及承担由此产生的影响。政府在处理危机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举措关系到政府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和态度,公众的反应会反过来影响政府处理问题的动向。本课题旨在对公共危机的处理中,政府对于事件处理信息的公开化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和举措,通过比较日本和中国在面对国内公共危机面前,政府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不同程度,来分析公共危机前信息公开化的重要性和意义,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并寻求解决信息交流不公开不透明的相关路径。 研究意义: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包括对于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政府的应对措施、社会和公众应注意的各类事项等方面的信息向公众公开,它的有效执行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对政府的公共危机的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信息公开的及时、透明与否直接影响到公共危机管理的进程和效果。因此,本课题的探讨通过比较国内外不同政府的应对策略,寻找有效的经验和举措,规避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打开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另一扇窗口,树立政府良好的社会责任和人本意识。信息公开透明对于民众最大程度了解危机真像、及时准备、有效预防,从而提高公众的理解和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部分学者对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研究,非常注重从应用技术层面的角度进行研究。比如美国的道格拉斯?霍姆斯指出政府应该实施电子业务计划,并提出要大力使用互联网作为推进器来完善对公民的信息公开。还有部分学者是从信息管理角度研究政府的信息公开问题。在这个角度研究的学者,很多是侧重于信息管理方式与信息获取途径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也非常注重法制政策的保障研究,以此来保障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国外学者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也非常注重法制政策的保障研究,以此来保障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例如莱若斯也在其文章中指出,信息公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这些挑战大多数都是非技术性问题,如包括法律约束、政治权限、信息分类、经济问题等,并认为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对信息公开的保障。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于危机事件中政府信息的公开都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这其中,较为重要的观念即正确处理危机事件中信息公开与信息保密的关系。一部分学者提出了“公开为原则,保密为例外”的思想,重新划定信息公开的程度,并主张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统一立法,明确对于信息公开的司法程序的审查。部分学者提出要建立工作秘密管理制度,他们认为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全方位监控体系能够有效保证政府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价值。另外,国内一些学者着重从政府信息封锁产生的危害性上,以及对于建设责任型政府的行动上,分析了信息公开在危机事件管理中的重要性。例如,某些学者认为,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中,危机信息的出现容易形成地区和部门之间的信息隔离,影响到信息的有效传播,以此论述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2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相关理论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五)创新点 一、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性分析 (一)危机信息传播的模式建构 (二)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的原则 (三)政府信息公开是有效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 二、国外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 (一)案例回放:日本3.11特大地震海啸灾难 (二)案例解读 (三)国外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及其特点 三、国内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 (一)案例回放:中国7.23特大动车事故 (二)案例解读 (三)国内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及其特点 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二)成因分析 五、中外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比较的启示 (一)完善信息公开的法制规范建设 (二)转变信息公开的传统思想观念 (三)构建信息公开的危机管理体制 (四)强化信息公开的监督救济机制 (五)规范信息公开的新闻发言制度 (六)重视信息公开的电子政务建设 (七)推进信息公开的媒体互动进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