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3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0:10: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C.基础学科 D.边缘学科

2. 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______。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3. 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______。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4. 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涯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涯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_ A.、费勒 B.、布鲁姆 C.、 费斯勒 D.、奥恩斯坦

5. 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_____。 A.学校教育的形成 B.学校教育的类别 C.学校教育的层次 D.学校教育的历史

6.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 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7. 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______。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8. 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少、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______。 A.教学相长原则 B.启发诱导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藏息相辅原则

9. 美国心理学家孟碌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______。 A. 遗传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获得性

老师。同学把这件事告诉老师。第二天老师把小刚叫来谈话:

“听说昨天你拿了超市的糖?” “我吃可一袋话梅,可好吃了!” “你怎么随便拿人家的话梅糖呢?” “我想吃”小刚很干脆地回答 “你想吃也不能自己随便就拿呀!”

“我们家吃东西,从来都是自己随便拿,想吃多少就拿多少。”小刚天真的回答。

“你知道家里的东西哪里来的吗?” “妈妈买的。”

“妈妈为什么能买到呢?” “妈妈有钱。”

“妈妈的钱从哪里来的呢?” “公家发的。”

“公家为什么要发钱给妈妈?” “妈妈每天上班干活。”

“对啊!妈妈为大家工作,公家就发钱给妈妈。妈妈用工钱去买东西,如果不给钱,她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吗?”

“不能”小刚若有所悟地摇摇头,“对了,营业员叔叔说我是小偷。”

“你不是小偷,你分不清,拿人家的东西和拿自己家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老师,我懂了,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今后我再也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了。” “你真是个好孩子!” 这段师生

2010年3月7日上半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

1.C 2.B 3.A 4.A 5.B 6.C 7.A 8.C 9.C 10.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家庭教育 2.骑士教育 3.再生产 4.价值取向 5.民主平等

6.免费性 7.国民素质 8.广域 9.判断 10..渐进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 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正义的政治制度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民主政治对教育权利的保障。非正义的政治制度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专制政治对教育权利的践踏。 2. 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

【错】。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3. 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错】。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4. 实施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对】。学校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计划是起始环节,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中继环节,总结是终结环节。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 简述学生的本质特征。(P201—202) 发展性、有潜能、差异性、主动性、独立性。 2.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P114)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3.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 4. 学校育德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班主任工作

五、 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论述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1)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 教育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关系。

2. 答:这段师生对话直接改变了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俩个方面。道德认知是品德的基础。教师从“知”入手进行教育,为该生改正错误,形成良好品德打好基础。

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因素构成的。育德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品德心里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习惯。

由于知、情、意、行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有了“知”,即对客观事务的是非善恶有了认识,就会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才能获得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为道德行为作出自觉而顽强的努力,进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

1、 明确提出“教育即经验的生长”观点的是

A孔子 B 陶行知 C 杜威 D 布鲁姆

2、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 文化发展水平 D 科技发展水平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体现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A遗传因素 B环境 C 主观能动性D 教育

4、为了适应 和人持续发展而产生的教育制度是

A素质教育 B职业教育 C 终身教育 D

5、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 五、论述题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论述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C《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2、材料分析 意见》 今年我接了一个有名的乱班。刚进教室,脏乱的情况让我D 《教育规划纲要》 目不忍睹,桌椅外泄、纸片乱飞、垃圾满地,我默不作声6、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表的拿起笤帚开始清理卫生。把桌椅摆好,地面清扫干净才了哪个文件 请同学们进教室上课。第二天依旧如此。有同学说:“老师,A《加强教师在多变世界中的作用》 让我们来吧。”我笑着说:“不,这周老师值日。”一周后,B《今日之教师》 我在班里安排了值日表。同学们都按照排班认真做好值日,C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每天教室都打扫地干干净净。 D《明日教师》 老师做值日,这是别的班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但是我做了,7、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而且有很好的效果。同学们从最初的疑惑不解到后来的主A 德育 B 教学 C实践 动值日。曾经的脏乱差班现在每周卫生检查都名列前茅。 D 上课 8、确保教育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保证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的是 A教学 B德育 C 社会实践 D班主

9、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研究是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个案研究 D经验研究 10、 二、填空题 1、赫尔巴特根据_伦理学__提出了教育目的论。 2、学校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__教育内容__。 3、班集体的构成要素包括共同的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共同生活的_准则__和一定的心理氛围、情感纽带。

4、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_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__、不断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5、作业的形式有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_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问答__、各种书面练习作业和各种实际操作作业。 6、师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_心理关系__。 7、教学过程包括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__运用知识__。

8、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可概括为受教育权、人身权和_财产权_。

9、我国素质教育的特点有强制性、免费性和_普及性__。 10、

三、判断分析

1、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错误 2、课程计划就是学科课程标准。 错误

3、教育目的的制定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臆断。 正确

4、人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错误 5、教师的个别教学就是转化后进生。 错误

四、简答题

1、简述参加工作后,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2、简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规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4、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5、简述叙事研究的含义和实施步骤

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德育方法,论述这种德育方法的内涵、特点和要求。 一. 选择

1 C 2 A 3 A 4 A 5 C 6 C 7 C 9 B 二. 填空 1、_伦理学 2、__教育内容__。 3 _ 准则__ 4、_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_ 5、_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问答_ 6、_心理关系__。7 __运用知识__。8、_财产权_。9、_普及性__。 三. 判断分析 1错误 2错误 3 正确 4错误 5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