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1:55: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灿若寒星制作

淮北市九年级十校联考 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考生注意:

1.本卷共四大题25小题,满分90分,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卷试题中g值均取10N/kg

一. 填空题(1—5题每空1分,6—8题每空2分,共26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枚硬币质量约为6_____;②一盒早餐奶的体积约为250_____;③空气密度为1.29______;④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5______;⑤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490______。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1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s,平均速度为______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__。 3. 地面上放有一物体重100N,若一人用F=20N的力竖直向上提(如图

图1 2甲),则物体所受合力为__________;若人改用F=20N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加速运动(如图2乙),则物体对人的拉力__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20N,此时物体所受阻力 __________(大

于,等于,小于)20N. 图2 4.在农村一些地方,还保留一种“舂米对”的古代简单机械,其示意图如图3,使用这个装置时,人在A端用力把它踩下后立即松脚,B端就会下落,打在石臼内谷物上,从而把谷物打碎,用力将它踩下去的过程中,舂自身的重力是“______”(填“动力”或“阻力”).这是一个_________(填“省力”或“费

力”)杠杆.B端下落,打在石臼内谷物上时,舂自身的重力是“__________”(填“动力”或“阻力”).

5.如图4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0.1千克,杆秤的质量忽略不计。若杆秤水平静止时,被测物和秤砣到秤纽的距离分别为0.05米、0.2米,则被测物的质量为_________千克。若秤砣有缺损时,则杆秤所示的质量值_________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6. 如图5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 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 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则物体的重力大小是________,

………………………………装…………………………订………………………………………………………………装…………………………订………………………………滑轮上升的速度为_________

7.一个物体质量是5千克,底面积是0.01m2.

放在面积为0.6 m2的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________, 压强是____________.

8.质量相同的酒精与水(ρ酒精<ρ水),分别倒入底面积相同但形状如图6的容器。酒精倒入甲容器,水倒入乙容器。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_____P乙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该选项的标号填入下面表格内)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妈妈做饭时,小军在旁边仔细观察。于是联想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了

B.把鸡蛋向碗沿一撞,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 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电饭锅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10.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11. 体操、投掷、攀岩等体育运动都不能缺少的“镁粉”,它的学名是碳酸镁。体操运动员在上杠前都要在手上涂擦“镁粉”,其目的是 ( ) A. 只是为了利用“镁粉”,吸汗的作用,增加手和器械表面的摩擦而防止打滑 B. 只是为了利用手握着器械并急剧转动时“镁粉”,能起到衬垫作用,相当于在中间添加了一层“小球”做“滚动摩擦” C. 只是为了利用“镁粉”,填平手掌的褶皱和纹路,使手掌与器械的接触面增大,将握力变得更加实在和均匀

D. 上述各种功能都具有

12. 图7是环卫工人用的一种垃圾 夹的结构示意图。拉绳的一端固定 在手把上,另一端穿过空心管杆与 两夹爪的一端相连。当用力捏手把 时,夹爪在拉绳的作用下可夹持物体,

灿若寒星制作

灿若寒星制作

同时弹簧被压缩;当松开手把时,

夹爪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在使用过程中,手把和夹爪分别是( ) A.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B.费力杠杆,省力杠杆 C省力杠杆,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13. 某人用100牛的力提起了350牛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 ) A.一个定滑轮 B.一个动滑轮 C.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D.一支杠杆

14、某中学的一幢五层楼房,楼层的自来水都是由楼顶的水箱供水的。把二楼和五楼的水龙头拧开同样大小,发现二楼出水湍急,五楼缓和,这是因为( )

A、二楼管内水浅,五楼管内水深 B、二楼水的压强大,五楼水的压强小 C、二楼水的重力大,五楼水的重力小 D、二楼水的压力小,五楼水的压力大 15. 如图8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图8

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16.下面所说的哪些现象与压强有关( )

(Ⅰ)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椅上舒服。 (Ⅱ)穿窄跟鞋的姑娘会在泥地上留下较深的鞋印。(Ⅲ)只要较小的力就能将图钉按进木板。

A.只有Ⅱ、Ⅲ B.只有Ⅰ、Ⅱ C.只有Ⅰ、Ⅲ D.它们都是 三、作图与实验题(共22分)

17.(3分) 请在图9中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18.(3分) 如图10物体的重力为 125 N,一根绳子能承受的力为50N,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为了用滑轮组拉起这个重物,请你在下左图中画出绕绳示意图(写出必要计算过程)。

图9

灿若寒星制作

19.(6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

的的。如图11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图11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

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保持F1与F2相等,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到图a中的位置,然后再松手, 卡片将

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 的条件。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2

分)

20.(10分)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活动中,

(1)所需的器材除了杠杆、支架、细线、钩码外,还需要________。

( 2 )杠杆两端的螺母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在杠杆的支点两侧上挂上钩码后,发现左端比右端高,应将钩码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使杠杆在_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表是某同学实验的过程记录,请把表格中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号考 … … … … … … 级…班… … … … … 订 … … … … 名…姓… … … … … 装 … … … … … …校…学……………灿若寒星制作

次数 动力/N 动力臂/ m 阻力/N 阻力臂/m 1 1.96 0.04 0.02 2 0.06 0.98 0.03 3 2.45 0.03 1.47 图12

(6)若某次操作出现如图12所示情况,发现F1×OB与F2×OA两者并不相等,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F1 F2。(填“大于”、“小于”)

四、简答与计算题

21.(6分)硬钢片做成的瓶盖起子有两种用法。如图13所示。A、B是开盖时起子和瓶盖接触的两点。在瓶盖和瓶口的接触点中,D和E分别是离手最远和最近的两点。开盖时手对起子施加的力F作用在G点,瓶口对瓶盖的阻力可以认为作用于瓶盖的中心C点(图中没有标出)。如果瓶盖在打开的过程中没有

图13

发生明显的弯折。

1、分别指出图中13(a)、(b)两种情况下杠杆的支点。 2、图(a)、(b)两种用法中哪一种比较省力?为什么?

灿若寒星制作

22. .(6分) 在如图14所示的装置中,若物体重270N,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90N。

(1)当该物体被匀速拉动时,拉力F的大小为多少牛?(不计滑轮重及绳子与滑轮、滑轮与轴间的摩擦);

(2)若物体被向左拉动0.5m,则绳子的自由端被拉过了多少米?

AFB 图13-2图14

23. (6分)植树节里,小红用水桶提了15L水给刚栽上的树苗浇水。已知桶自身质量为1Kg,桶中水深30cm,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是1×10-3m2

(ρ=1.0×103

Kg/m3

) 求:(1)水对桶底的压强?(2)提水时人手受到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