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05: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山中学2012级语文学案 编写:孙娜娜 审核:姜惠民 2013-11-23

2012级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学习目标:1、从景与情的角度了解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常见设题角度 2、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考点解析

鉴赏写景诗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中的景和物,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

跟踪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方法指导

一、设题角度:意象意境 1例题分析 (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①

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

【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二、设题角度:某句的作用 1例题分析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请结合诗中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总结

提问方式:

(1)诗歌中的某一句景物描写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开篇有什么特点? 【答题步骤】

2跟踪练习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 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

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1

文山中学2012级语文学案 编写:孙娜娜 审核:姜惠民 2013-11-23

三、设题角度:情景关系 1例题分析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巩固训练 1、(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⑴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 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总结

提问方式: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鉴赏这首诗。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

(3)这首诗的某一联(某一句)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答题步骤】

2跟踪训练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2(2011江西)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3 (2013年上海卷)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