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9:08: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哲学常识易混易错观点
前言
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唯物论部分
1. 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2.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3.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 4.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5.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6.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每个共产党员的首要任务。 7. 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
8.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9. 人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10. 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11. 只要人们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办事。 12. 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13.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14. 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
15. 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
16. 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17. 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18. 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
19. 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0. 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1. 规律是客观的,可以推动事物发展,也可以阻碍事物发展。
22. 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认识论部分:
1.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间接经验. 23.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每一具体认识是有限的。 24. 人类认识的总的发展过程是无限的。 25.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6.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27. 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28.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应当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而不断深化。 29. 认识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
30. 只要经验丰富,办事情就能达到预期目的。 31. 物质是认识的来源。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32. 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33. 假象从反面歪曲反映事物的本质。 34.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35. 对同一现象,不同的人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 36.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37. 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一切事物。 38. 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认识。
39. 每一时期的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1
40. 人们难以正确认识复杂的事物。
41. 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就能促进事物发展。
辩证法部分
1. 2. 3. 4. 5.
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确定的。 整体功能总是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错)因为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
6.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7. 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8. 发展一定是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9.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的绝对的,无条件的。 10. 事物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创造。 11. 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12. 部分决定整体
13. 发展属于变化,变化也是发展。
14. 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15. 运动就是发展。
16. 运动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无条件的。 17. 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 18. 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19. 矛盾是无法克服的。
20.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21.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凝固不变的。
22.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 23. 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普遍现象。 24. 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
25.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6. 盾分析法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
27.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28. 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29. 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也离不开特殊性。 30. 只要有量变存在,就必然发生质变。 31. 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32. 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促进)或延缓(阻碍)的作用。 33. 外部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4.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35.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关系。 36. 40.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基本趋势和具体道路的关系。37.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体现的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的间断性的关系。 38.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先有内因后有外因。 39. 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40.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41.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2. “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其含义是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43. 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
44. 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45. 矛盾是一种联系,没有联系就没有矛盾。
2
46. 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否认了矛盾,就必然否认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47. 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矛盾双方的对立也是绝对无条件的。
人生观部分:
1. 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4. 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5. 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 6. 集体主义已成为我国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 7.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界限难以划清。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同属于社会意识。
9. 只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能健康发展。 10. 集体主义原则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11. 必须反对谋求个人利益的行为。
12. 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会压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3.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14. 发展市场经济能从根本上克服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 15. 集体主义能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6. 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靠集体主义。 17. 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8. 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获得个人利益。
19.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 20. 先进人物只贡献不索取,因而人生价值大。 21. 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方面,索取可有可无。 22.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牺牲个人利益。 23.个人主义从未发挥过积极作用。
24.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25.只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境界,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成功。 26.要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 27.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之间不存在矛盾。
哲学常见误区
1. 哲学都是正确、科学的,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3.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 4. 哲学包括具体科学。 5.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6. 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其哲学观点越正确。 7. 哲学是世界观,各门科学是方法论。 8. 唯物论=世界观 辩证法=方法论。
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0.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11.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12. 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科学的。 13. 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15. 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16. 假象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17. 规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