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3:06: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内控管理法优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行,企业化管理模式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然而在实现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管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加强内控管理成为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从而使内控管理法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中起到良好作用。 关键词:内控管理法 事业单位 企业化管理
当前,内部控制体系在我国事业单位中逐渐建立起来,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控制活动和控制监督五方面。内部控制管理尽管对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起到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内部控制比较松散,管理引起混乱,导致经济案件的发生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因此,必须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制定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控制度。 一、 内部控制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某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控制等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总称。
在事业单位实行内控管理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事业单位自
身实现顺利发展的需求。内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手段,用于事业单位管理中,会有效减少贪污腐败现象,有利于事业单位增加市场竞争的力度。随着事业单位自主权的扩大,一些事业单位开始开展对外投资、租赁、创办企业等经济活动,已发展成为多个渠道多种方式筹资的经营模式。因此,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实现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已势在必行。
二、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缺乏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
事业单位没有灵活的机制,很多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很不全面,尤其是一些财务人员,他们的综合素质不高,观念也比较滞后,对内部控制没有正确的认识,这就对内控管理的执行造成很大阻力。 当前,各个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比如一些单位没有对费用支出、资金授权等建立有效的监督控制,还是实行领导审批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就使得监控环节形同虚设,导致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失效,内控制度执行起来就比较困难,危害企业利益的事情就会时有发生。另外,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很不完善,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未能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各个体系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事业单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一些事业单位用普通的财经规章来代替内控制度,这会威胁单位资金的安全性;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处理问题的随
意性过大,对业务流程的控制过于简单。同时,事业单位还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管体系,一般的财会人员只注重其会计核算的职能,忽视其会计监督职能,有些人甚至放弃执行内控制度的权利,造成事业单位“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使内控制度应有的控制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不高
由于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观念落后,法制意识淡薄,凌驾在内部控制管理之上,无视内部控制制度,如果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就会引起这些领导的抵制;还有一些领导综合素质过低,对内部控制一点都不了解,实行内部控制管理就成为一种假想。以上原因造成的内部控制不严,是导致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 三、 完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意识,加强对内控管理的重视 首先应提高领导的综合素质,强化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推行,这是事业单位各项活动依法顺利进行的保证;其次要增强单位全体成员的认识水平,提高其防范内部控制风险的意识,使全体成员意识到内部控制具有良好的防范风险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这对资金管理水平和资产的安全也有重要意义。
提高内控管理的意识,必须在单位领导的带头下进行,全体员工要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职业操守,为内控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使内控管理有效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