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引言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43: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奇妙的物理现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用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从而感受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在探究中体验成功,激发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三、实验器材

高脚杯,水;长短蜡烛,罩(大烧杯,直筒);磁铁,回形针。 四、学习过程

(一)、导学(预习完成)

1、课本图0-2的实验中,你猜想一下高脚杯杯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___________,请你就你的猜想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课本图0-3的实验,你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手做一做: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鸡蛋在水中处于______状态;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你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你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学

1、点燃蜡烛,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熄灭火焰。由此引入新课。 2、有趣的物理现象

实验1:点燃的蜡烛如何熄灭? 学生回答:

如用容器罩起来,可能会有什么现象?

问:蜡烛有燃烧到熄灭的条件是什么?此实验研究什么问题?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实验验证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

(三)、助学(拓展交流)

能否提出一个蜡烛的熄灭与蜡烛有关的更深一部的问题?如:不同长度的蜡烛在玻璃罩中哪个先熄灭?

用实验验证:

实验2:用磁铁吸引回形针,分别将一些物体放入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观察回形针的下落情况。

实验3:学生自行实验,用一装水的杯子对着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有哪些变化。 (四)、课堂小结

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联系实际。 五、作业布置(课后巩固)

1.用纸条快、慢抽动,观察纸条上面瓶的运动情况。 2. P3第2题(2)。

二、体验科学探究

一、学习目标

1、阅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探究欲望。 2、经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活动,感受探究的乐趣,认识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培养观察能力和提问能力。 三、实验器材:大烧杯多水,小水杯,一盒回形针 四、学习过程 (一)、导学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后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水_______(会/不会)溢出。由此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学

1、提问上节课布置完成的实验 1.检查学生做惯性实验的结果。

2.葡萄在水与油的混合液中,会处于什么状况?葡萄呢?

2

2、教学内容

1.学生阅读P3-5,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

① 发现的现象 ② 实验过程 ③ 实验研究 ④ 实验结果

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伏打等从偶然发现到找出其本质联系的艰辛探究的历程。在这以过程中所渗透的科学(献身)精神。

2.活动: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① 提出问题: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② 猜想:能装10 – 100根等等(水是否会溢出) ③ 设计实验:杯子、水、回形针 ④ 进行实验:向装满水的杯内放回形针 ⑤ 结论:放入的回形针的根数与容器有关

⑥ 新的猜想:玻璃与纸杯对放入的针的多少有影响吗?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一定会感到有趣。同时也会感到吃惊——猜想和实验的结果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实验进行探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助学

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_________和__________。

物理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五、作业布置

1.折纸飞机比赛:如何改进纸飞机,可以使其飞得远?

2.晚上关闭房间灯照镜子,借助手电筒,如何才能看清自己的脸? 六、学习总结:

一、选择题.下列属于相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是.绿洲荒漠交界带.地质灾害易发区解析:选D 相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常见的有海岛生态系统、干旱区生态系统和高寒带生态系统等。.下列属于非洲的荒漠化问题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气候干旱.过度放牧解析:选A 非洲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荒漠化问题特别严重;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和破坏植被为人为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河北怀来沙漠离北京天安门已不足70 km。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造成的;5%是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据此完成~题。.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 .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是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土地推进解析:3.C 4.A第题,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具有旱害的半湿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第题,由材料可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题。.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 .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气候恶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四月、七月.七月.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缺乏分解者.缺少枯枝落叶.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解析:5.A 6.C7.D第题,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因而造成下游淤积严重,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第题,长江流域降水夏季最为集中,在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四月、七月、十一月相比,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七月。第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二、综合题.水土流失严重区.高寒带生态系统.乱垦滥伐.破坏植被.四月.十一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