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807环境工程学-考点精讲 (1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3:52: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支撑滤料。

排水系统组成:池子底面、排水假底、集水沟 池子底面:支撑滤料,排泄滤床上来水。

排水假底:支撑滤料,早期为混凝土栅板,现在国外都用 金属栅板。

排水沟:要有充分的高度,并在任何时候不会满流,确保空气能在水 面上畅通。

BOD负荷对滤池工作条件的影响

(1)BOD负荷高的滤池,生物膜增长快,对水力冲刷的要求也就迫切。增大水力冲刷的主要途径是加大表面负荷。

(2)BOD负荷高的滤池,要求通风条件好,在采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就要求滤料的孔隙率大、阻力小。所以,低负荷滤池的滤料粒径较小(25~70mm),高负荷滤池的滤料粒径较大(40~100mm),对于塔式生物滤池,最好采用塑料滤料。

6

(3)BOD负荷低的生物滤池,氧化分解程度高,污泥量少且稳定,出水中有较高的溶解氧,有硝酸盐,BOD5浓度低于20mg/L;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氧化分解程度低,污泥量多而不稳定,出水溶解氧低,没有或很少有硝酸盐,BOD5浓度高于30mg/L,塔式生物滤池的情况可能更差些。

考点二、生物滤池的流程(★★)

生物滤池系统基本上由初沉池、生物滤池、二次沉淀池组合而成,其组合型式有单级运行系统和多级运行系统。 单级、直流二级、交互式、多级见教材 理论依据: ? 据实验和分析多级运行系统,第一级生物滤池处理效率可达70%,第二级处理效率可达20%,第三、四级的处理效率很低,在5%左右。 ? 应用:一般取两级。分为二级直流或二级回流系统。

7

? 二级串联工作的生物滤池的优点是:滤层深度可适当减小,通风条件好,两次洒水充氧,出水水质较好些。 ? 缺点是增加了提升泵,加大了占地面积。一般第一级生物滤池采用粒径较大的滤料,后一级采用粒径较小的滤料。

经验表明:在处理城市污水时,回流式生物滤池处理效果大致如下: ? 单级滤池法

3

当负荷为1.7kg(BOD5)/m.d(滤料)以下时,出水BOD5约为进水的1/3。 ? 二级滤池法

二沉池出水的BOD5约为二级滤池进水的1/2。 生物滤池法工艺及流程选择 ? 流程选择

? 是否用初次沉淀池(悬浮物较多) ? 采用几级过滤,

8

? 采用回流与否、选择回流方式及回流比等问题。 ? 工艺选择

? 低负荷生物滤池的体积大、占地多、滤料的需要量大、常出现池蝇和臭味,仅在水量小的地区选用。

? 塔式生物滤池一般是单级的,可以是多级进水。已被较好地用于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

? 回流式生物滤池可以是单级,也可以是两级。两级回流式生物滤池处理效率较高,运行上比较灵活,但运行费及建设费都比较高。 生物滤池与活性污泥法的比较:

生物滤池的一个主要优点是运行简单,因此,适用于小城镇和边远地区。一般认为,它对入流水质水量变化的承受能力较强,脱落的生物膜密实,较容易在二沉池中被分离。但生物滤池处理效率比活性污泥法略低,变化范围略大些。

9

考点三、 生物滤池的机理(★★★) 生物膜的形成及特点:

1、生物膜的组成:由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以及肉眼可见的蠕虫、昆虫的幼虫组成。 2、生物膜的形成: 好氧层:废水中悬浮物和微生物的不断沉积,生物膜的厚度不断增加,膜的表面和废水接触,吸取营养和溶解氧,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形成了好氧层,由好氧和兼性微生物组成。

兼氧层:生物膜厚度增加,溶解氧的供应条件较差,生长兼氧微生物。 厌氧层:生物膜厚度继续增加,溶解氧难于进入,好氧微生物难以生活,兼性微生物转化为厌氧代谢方式。 生物膜代谢:

1.生物膜脱落:微生物不断繁殖,膜逐渐增厚,吸附的有机物在传递到膜内层以前已被代谢掉。内层微生物因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进入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