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区乡村道路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46: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山区乡村道路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王增福 叶刚

来源:《居业》2015年第17期

[摘要]根据乡村道路设计的亲身实践,对山区乡村道路设计中局部路段的速度、超高及安全标志的设置等进行浅析,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山区;道路;问题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12-0053-02

乡村道路对路线线性设计、安全设计等有很高的要求。设计者要充分考虑乡村道路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1 容易出现的问题

(1)道路技术经济指标较高。(2)道路的技术指标不均衡,行车不畅,甚至危险。(3)防护措施不足或缺失,边坡病害较多,排水不畅。(4)对细部设计考虑不足,如超高设计直接参照等级公路,适用性较差。(5)安全、警告标志等设施的设计不尽完善,没有很好发挥在道路运营期的作用。 2 对乡村道路设计的思考 2.1 几何技术指标的设计

在乡村道路的平面布线时,曲线半径、曲线间直线长度等几何指标常常生搬硬套,路线高填深挖,方案实施风险较大,投资较高。连续纵坡和小曲线半径在路线设计中叠加组合,路线行车不畅,安全系数不高。公路的安全使用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几何线形的基本要素,对局部的行车速度适当降低后,其他对应的几何线形指标也相应降低。对于日交通量较小的乡村道路,局部降低行车速度,并不会影响道路的整体服务功能和交通效率。但是我们常常在路途中看到,陡坡加长后的急弯路段,陌生行车冲出路面坠落路基。这是线形设计要素和实际行车速度不相容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广泛运用了以运行速度概念为基础的路线设计方法(以下简称运行速度方法)。运行速度方法是通过控制相邻路段线形指标的协调,使车辆实际运行速度相对均衡,达到行驶安全和舒适。若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超限(国内一般采用大于10~15km/h,轻型车辆取大值,货车取小值),应进行调整线形设计(增加低指标或降低高指标),以保证路线设计的协调、均衡。运行车速方法从实际运行车速出发,通过降低相邻路段的速度差,达到线形协调,消除安全隐患。 2.2 注重经济性及环保节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速公路给人们带来快捷通行的便利外,还相应的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成本,节能环保。乡村道路往往等级较低,路线绕线长,线形差,线形组合不流畅,不利于运营期的均衡行车和车辆高效运营。作为建设项目的设计者,应该树立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理念,从建设投资、养护、管理、运营等方面,综合比较项目的成本、效益,使乡村道路的设计更趋于经济、环保、节能。要实现在项目设计中融入经济环保和节能理念,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1)优化路网布局和路线走廊方案的推敲审查,杜绝粗放浪费和运输效率较低的路网规划。(2)细化走廊方案的局部设计,从施工、占地等全方位考虑路线方案的经济性、环保性。(3)优化路线的细部设计,采用运行速度理论对路线线形进行行车速度协调性,安全性检验,调整行车不畅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路线设计(如:采用平坡段尽量布置曲线,爬坡段尽量顺直等路线组合等)。设计者往往忽视了设计过程中的推敲和思考。其实通过比较和思考,进一步量化、优化设计,实现低等级道路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 2.3适当减小安全储备系数

乡村道路的建设资金往往不充足,目前道路设计的开挖边坡多采用地勘专业提供的建议值进行设计,由于各个专业之间安全系数叠加,建议开挖的边坡较平缓。对地形陡峭的山区道路,修建道路的土方量很大,道路经济指标较高。因土质成因等存在差异,土质区段的差异性突出,尤其表现在线形的道路工程上,往往出现开挖边坡很缓,但仍然出现开挖边坡崩垮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片面采取强化支护的措施往往不适用于投资有限的乡村道路。相反,适当减小安全储备,采用较陡的边坡开挖设计,加强施工期的动态设计,可大幅降低工程的土方开挖量,既降低工程投资,也减少因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 结语

乡村道路一般规模不大,项目零散,往往不能引起设计者足够的重视。其实,乡村道路既是我国路网交通的一部分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路线线性设计,安全设计,经济性设计等有较高的要求,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