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优秀教师简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2:28: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全国优秀小学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金哲“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他们压倒,

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展示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作为教师的金哲,一旦选择了“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就决心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及扎实的专业基础,为此,他工作需要什么,就学学什么;学什么,就钻什么;钻什么,就像什么,矢志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境界:播种科技星火,培育一代新人。他深知,当教师难,当自然教师更难:知识面要广阔,基本功要扎实,动手能力要强。他只有星期七,从来没有星期日,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于自身的提高和科普教育上。为“教”而学,为“做”而学,“教学做合一”。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毫无所知到知之较多,从知之较多到逐步精通。他拜南林大鸟类专家周世锷教授为师,学习鸟类知识;跟南师大生物系教授李悦民学习制作标本技术;向本校教师庄小年学习植物学;向农艺师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为做一个合格加专长的好园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一举夺得昆山市自然教师基本功竞赛桂冠,在自然教师会教、自制自然教具评比、科普教育方面连连获奖。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困难吓不倒,重担压不垮。他甘心情愿自讨苦吃,表现了崇高的奉献精神。

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愿为教育事业竭尽全力,为学生而憔悴,为教育事业而献身。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学习新知。 “过去不能代表现在,现在不能说明将来。”金哲老师决心把过去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起点,向新的高峰攀登。

周学科2002年7月毕业于武陟地方师范学校,03年8月在千村小学任教。由于知识丰富,

责任心强,工作又积极认真,所以08年被焦作市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六年如一日扎根乡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结出硕果累累:先后发表《论“对小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应如何正确引导”》、《创新思维的研究》等学术论文;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2007年5月光荣入党后,更是斗志昂扬,精神振作,全身心投入千村小学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当中。

周学科老师由于年轻有冲劲,勤恳认真,教学成绩突出,因此他既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又是学科带头人,一直从事毕业班语文的教学和科研。平时教学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团结同事,热爱学生,因此深受同事的好评、学生的敬爱、领导的肯定和家长的夸奖,在千村老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口碑。

周学科老师品德高尚,言辞举止得体,教学积极认真,成绩突出,无愧于“优秀教师”的殊荣,其先进事迹主要有: 一、思想教育有特色:

1、加强自身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光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榜样去感染、熏陶学生。周学科老师深知:教师担负培养下一代青少年的重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都会对全国五亿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在儿童和青少年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是最有知识、最有教养、品德高尚的人。师德是学生道德的先导。因此,他十分注重自身的思想教育和师德修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 2、以人为本,抓好学生品德教育。

他一贯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由于他特别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得到同行的认可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和增强。

首先他十分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利用《守则》和《规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班纪校规,爱护公物,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学习勤奋刻苦,按时完成作业,不旷课不早退;穿着大方、干净、得体,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按时佩戴红领巾,升旗时恭敬端庄;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其次,抓礼仪教育,创文明班风。引导学生积极认真学习,深入体会,亲自践行,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鼓励学生争取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形成良好的讲文明班风。学生的巨大转变,换来家长的啧啧称赞:“我们的孩子懂事了!”“我们的孩子变得有礼貌了!”……

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得到实际锻炼。 二、求学上进有收获:

周学科老师最初学历是中师,自己意识到知识的不足,利用业余时间进修,自学大学课程,2007年专科毕业,2007年又进修大学本科文凭。他这种积极上进的学习精神,深受同事的称赞。他目前是千村小学知识丰富,学历较高,年龄最小的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日益感到自己的吃力,对高科技、网络信息等几乎是一知半解,只有利用业余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弥补自己知识面的不足。在这方面,周学科同志无疑是目光超前的人,在学术研究方面带了个好头。 三、严谨治学有成果:

周学科老师一贯以治学严谨著称。他对新课程新理念理解深刻,掌握扎实,运用熟练,能够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树立“良师益友”型的师生关系。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是“高高在上”的,动辄批评斥责学生,甚至“拳脚相向”,致使不少学生见到老师纷纷回避。这种“独裁型”的师生关系,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周学科老师一改“教师权威”的架子,蹲下来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与学生成了朋友。通过自身的人格榜样,影响和鼓励学生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与学生一起享受成绩进步的喜悦。班风纯正、学风浓厚,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2、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周学科老师不仅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又是语文学科带头人,一直致力于学校的课改研究。他上课时教学方法新颖得当,读、说、写、演、唱,形式活拨多样。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他还因地制宜,动手制作相关教具,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校闲置多年的投影仪等设备有“用武之地”。

他课前精心准备,查找资料,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及时予以肯定表扬。课后及时批改作业,鼓励学生认真订正,并对学生进行辅导,补缺补差,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周学科老师是师德的楷模,育人的模范,教育的专家,是教师学习的榜样!更可贵的是获得这么多荣誉称号后,他仍是一如既往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工作。他这种谦逊求实的精神,实在让人敬佩!

黄敦全感动襄樊2008年度人物:今天介绍全国优秀教师、谷城县南河镇温坪小学教师黄

敦全[一条小小的木船,承载着大山的期待;一支小小的木桨,描绘着心中的憧憬。从此岸到彼岸,默默摆渡宁静的岁月;从彼岸到此岸,默默摆渡平凡的人生。春夏秋冬,风雨阴晴,

他正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演绎着红烛的忠诚。]【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这里是谷城县南河镇温坪村教学点,24名学生只有一名老师。正在讲课的老师叫黄敦全,36年来,一直坚守在山区教育一线。每天早上7点,他划船过河接学生到校,课间给学生烧水,中午为学生做饭,晚上放学划船送完学生后,继续备课、批改作业。当地群众说:黄敦全是“三尺讲台上的老黄牛”。2007年,教育部授予他“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02年秋,原谷城县南河镇温坪村小学改为教学点,黄敦全独自一人留守任教。学生们家住南河两岸,大部分需要乘船上学。黄敦全拿出3000多元积蓄,买了一只小船,每天早上7点10分,他都会划着小船在码头等候,把孩子们安全接到学校。

中午下课后,黄敦全又开始忙活同学们的午饭。二年级学生黄西洋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中午只能吃自带的干粮。自从黄老师在学校旁开辟了一块菜园,又喂了猪,现在,每天中午他们都能吃到黄老师做的热气腾腾的饭菜,再也不用啃干粮了。【 黄老师天天给我们烧茶、做饭,还趟我们过河,教我们读书,比我爸爸妈妈照顾的还好些!】 几年来,黄敦全的教学成绩在所在学区一直名列前茅。学生家长张先艳:【对学生娃确实照顾的好,上学啊帮忙拉啊,招呼啊,吃饭了帮忙洗碗啊,兑茶喝,不光说是教育的好,对学生照顾得也好!你看船上啊下啊,特别逢下雨,路滑,恨不得一个个拉上船,你要说换个老师都赖不了这个烦。】 温坪村现有村民957人,55岁以下的基本上都是黄敦全的学生。提起黄老师,温坪村原村主任黄纯富说:【搞实事的人,老实,人家从来教书不都没离开我们温坪吧!都没离过我们温坪,教好些人吧!】 整天待在学校照顾学生,黄敦全忽略了他的家。地里的农活、家里的家务,由妻子邹庆菊一人承担。【他硬是不回来啊,从教书没走过!(屋里活啊什么不都你一个干?)我一个干嘛,他算不做,人家娃子读书,你像我们土坑又高,为了招呼学生嘛,你像麦子黄了掉脑袋,我都不叫他做。】采访结束时,黄敦全告诉记者,他习惯了和学生们在一起,这辈子已经离不开他的学生们和这苦日子了。

罗寿文

9月5日,十堰教育电视台编导刘胜强等一行四人到安阳镇居峪小学录制“全国

优秀教师”罗寿文的专题片。 在第二十五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其中,我市5位教师受到国家级表彰,安阳镇居峪小学罗寿文就是其中一位。10年来,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他艰苦创业。身为一校之长,他从不摆架子,处事公正民主,待人宽厚仁和,乐意为师生排忧解难。为了使农村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成长的基石,罗校长根据学校实际提出“教育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做起”的办学理念;自1994年起,15年来在他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坚持实施“养成教育”工程;确立了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从1999年起,学校先后投资20多万元在全县率先开始打造校园文化,做到“三抓”,即抓抓绿化美化、景观建设、文化氛围,进一步丰富了养成教育内涵,拓展了养成教育新途径。

罗寿文,在山区农村小学校长岗位上艰苦奋斗十余年来,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居峪小学先后被评为郧县示范学校、十堰市普通中小学示范学校、湖北省普通中小学示范学校、十堰市后勤管理示范学校、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十堰市环保绿色学校、十堰市“九五”期间教育科研20强学校等多种殊荣。近几年,学校先后接待专家指导、同行参观来访近5000多人次,作专题经验介绍60多场次。2006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考察学校后留言:办学就要像居峪小学这样“以人为本,办出特色”。国家督学纪登训同志视察后,倍感赞叹“我还没见过农村这么出色的学校”。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