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3:46: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二次备课
第二单元 名人生活
董家镇中心小学 徐玉荣
一、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述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三篇精读课文中46组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4、小练笔:续写《小摄影师》的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四、课时安排: 灰雀 2课时 小摄影师 2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 2课时 我不能失信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
五、教学建议:
1、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灰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
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本组的导语页有九位中外名人的头像。最上面一位金黄色头发的是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牛顿。他的左下方是瑞典化学家、工业学、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诺贝尔。诺贝尔下方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牛顿的右下方,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鲁迅右下方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鲁迅的右上方是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在达尔文的右下方,是中国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李四光。李四光右下方是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在爱因斯坦的正上方,是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她是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
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课外阅读过许多名人故事,对名人故事也非常感兴趣,学生通过
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边读边想,从名人平凡的生活小事中,体会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初步掌握通过具体写一件事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措施:本单元教学可以按照“课文讲读——收集名人故事——口语交际
——习作”的顺序进行。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体优势,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通过收集名人的故事,在阅读教学中,使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
1.出事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 2.脚饰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又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发散思维,想象练说。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情感和知识基础
一、初读课文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羽毛多样,鸣声悦耳。)
二、学习1自然段。
1、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理解:惹人喜爱)
2、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师: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少了一只灰雀,哪只灰雀不见了?
灰雀不见了,列宁着不着急? 三、学习3—10自然段。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读,师巡视。 (二)、列宁爱灰雀。
1、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课文3、5、7、9自然段) 2、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学生自读)
3、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我从这一句中看出列宁很关心灰雀。师:那你能不能把列宁对灰雀的关心读出来?
生2:我感觉到列宁很着急。(生读)
师:列宁是多么着急呀。还有其他句子要交流吗? (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生1: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非常冷。 师: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这说明了什么?
生2:很担心灰雀。你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列宁很担心?(生个别读、齐读)
师:还有小朋友找了其他有体会的句子吗? (3)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这时候列宁已经有点伤心了。
师:噢,你读出了伤心的感觉了。谁还想读读这个句子? 生2读。
师: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
生2:因为本来树上有三只灰雀,在哪儿欢蹦乱跳的,现在只剩下两只了,所以列宁很难过。
师: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这个句子周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给我点掌声好吗?(师范读,生鼓掌)都认为老师读得好,那你也像我一样读读吧。
生读句子。
4、师:列宁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三)灰雀哪儿去了。
1、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 师: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生齐答:没有)
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板书:灰雀 小男孩)
生自由读,师巡视。
2、师: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生交流)谁想说了?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生:因为这里“没”的后面加了省略号,一般说谎的人说的话中会有省略号的。
师: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说谎时说的话会怎样?
生:吞吞吐吐。
生2:我觉得这个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他本来想说出来的,可是他又不敢说。
师:他有顾虑是吗?小朋友都看出这个小男孩说谎了。 出示:男孩( )地说:“没??我没看见。”
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句话填完整吗?(生自由读)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读?(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声音比较轻)
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 生自由读。
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生:这句说明了灰雀有可能是男孩捉去的,所以他不敢讲。
师:体会得真好。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
(3)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生:我从这儿知道男孩捉了灰雀,他还想放了灰雀呢。
师:你不仅体会到了灰雀是小男孩捉的,还知道小男孩准备放灰雀,你的本领真大。还有其他的句子吗?
(4)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生:我从这儿看到了如果不是男孩捉的他就不会这么说,而且他不会知道灰雀到底死了没有。
师:是呀,他知道灰雀没有死,说明灰雀一定和他有关系。
(5)师:好,那刚才两位小朋友找的句子中都有“一定会飞回来”,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自己试着读读看。(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读?
生读: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你觉得她刚才读这两句的语气有变化吗? 生齐答:没有。
师:谁认为有变化,读给大家听听?(学生可能没有体会出来,无人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