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米箱梁-地胎膜施工方案 6-1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5 14:51: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⑵施工时要设专人对横隔板钢筋、预应力密集处等关键部位进行振捣和检查,混凝土灌注和振捣过程中注意防止波纹管破损和上浮。

⑶灌筑腹板混凝土时,为避免松散混凝土留在顶上,待灌筑顶板混凝土时,这些混凝土已初凝,易使顶板出现蜂窝,在灌筑腹板混凝土时,进料口周边应用卸料模板盖住。

⑷腹板振捣以插入式振捣器为主。在腹板与底板倒角处,应注意振捣密实,灌筑腹板混凝土后,不得再振捣底板混凝土,以防止腹板梗角处混凝土外鼓,上部悬空,出现空洞。

⑸顶板或底板上、下层钢筋之间,应有足够的联系筋,以免钢筋网变形。

⑹灌筑混凝土时,要防止锚垫板位移和倾斜,防止管道踩扁和移动。 ⑺对模板、钢筋骨架,预应力管道,预埋件及预留孔位置、标高等均应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模板内杂物要清理干净,并办理签证手续。

⑻混凝土浇注前要取得配合比的正式通知单,并检查砂、石、水泥,减水剂质量。

⑼振动棒在振捣混凝土时,不得触及埋设物、预应力管道和模板,以防结构移位或变形。

⑽抹面收光分两次进行,混凝土浇注完立即进行第一次收光,初凝结束后进行第二次收光。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终凝后用浸湿的棉毡覆盖,再用塑料布覆盖在浸湿的棉毡表面,并定时洒水进行潮湿养护。混凝土浇筑前,在梁体混凝土

26 - -

较厚部位的底部、中部放置测温感应探头,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时刻监测梁体内部及混凝土表面温度,确保内外温差不大于15℃,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7.8、预应力钢筋束安装

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塑料管,清理管道内杂物后安装预应力钢筋束。

预应力钢筋束在钢筋加工场下料加工,人工穿孔。切割后的钢筋束应进行梳理顺直及编束,然后用扎丝每隔1~1.5m绑扎一道,其扎丝扣置于钢筋束的空隙里,在钢筋束弧度较大部位,可加密绑扎,间距为0.5m一道。 7.9、张拉

预应力张拉分预张拉和终张拉两阶段完成,待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均达到设计值的60%时,进行预应力钢筋预张拉,预张拉时应拆除端模板,松开内模板及梁端形截面处模板,不应对梁体压缩造成阻碍;

预应力张拉应按“对称、均衡”原则进行。先张拉腹板预应力束,再张拉底板预应力束,底板预应力束张拉时应先张拉长束,再张拉短束。预应力要左右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能超过1束,张拉顺序要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两端张拉的预应力钢丝束在预应力过程中原保持两端的伸长基本一致。

张拉前应对梁体进行管道摩阻、喇叭口摩阻等预应力瞬时损失试验,以保证预施应力准确。箱梁终张拉前应测定下列数据:锚具的锚口摩阻、管道摩阻、锚具锚固后的钢筋束回缩量。

27 - -

终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均达到设计值,且在确保施工工艺和质量的前提下进行。

张拉要坚持双控制,即应力控制为主,伸长量校核。实际张拉力尚需根据孔道摩阻、锚口摩阻、千斤顶摩阻系数调整张拉力。

张拉质量及安全要求: 预应力钢束张拉程序如下:

0→0.2σk(作伸长量标记)→σk(持荷5分钟)→补拉σk(测伸长量)→锚固。

张拉时将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进行校核,其误差控制在±6%以内,否则需查明原因。

实际伸长值L实=△L2+△L1

式中△L2-从初应力至控制应力间的实测伸长量;

△L1-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推算时应以实际伸长值与实测应力之间的关系线为依据。

理论伸长值L理=(P×L)/(Eg×Ap) 式中:P-预应力钢束张拉力N; L-预应力钢束的长度m; Ap-预应力钢束的截面面积mm2; Eg-预应力钢束的弹性模量MPa;

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应测定回缩量和锚具变形量,检查是否有断丝、滑丝现象,在征得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可割断露头。

对同一张拉截面,断丝率不得大于1%,每束钢绞线断丝、滑丝不得超

28 - -

过一根,不允许整股钢绞线拉断。

张拉操作工艺:

按每束根数与相应的锚具配套,带好夹片,将钢绞线从千斤顶中心穿过。张拉时当钢绞线的初始应力达0.2σk时停止供油。检查夹片情况完好后,画线作标记。

向千斤顶油缸充油并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张拉值的大小以油压表的读数为主,以预应力钢绞线的伸长值加以校核,实际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应控制在6%范围内,每端锚具回缩量应控制在6mm以内。

油压达到张拉吨位后关闭主油缸油路,并持荷5分钟,测量钢绞线伸长量加以校核。在保持5分钟以后,若油压稍有下降,须补油到设计吨位的油压值,千斤顶回油,夹片自动锁定则该束张拉结束,及时作好记录。全梁断丝,滑丝总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0.5%,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也不得在同一侧。

⑴实际伸长量不超过计算伸长量的±6%(两端之和)。 ⑵张拉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要换钢筋束重新张拉: a、后期张拉时发现早期张拉的锚具当中夹片断裂者; b、锚具内夹片错牙在8mm以上者; c、锚具内夹片断裂两片以上者; d、锚环裂纹损坏者;

e、切割钢筋束或者压浆时发生滑丝者。 ⑶滑丝与断丝处理:

a、一片梁断丝、滑丝超过钢丝总数的0.5%,且一束内断丝超过一丝

29 - -

时均须进行处理。

b、处理方法:当一束出现少量滑丝时,可用单根张拉油顶进行补拉。当一束内出现多根钢筋束滑丝时,须放松钢筋束束并重新装夹片整束补拉。

⑷安全要求:

a、高压油管使用前应作耐压试验,不合格的不能使用。

b、油压泵上的安全阀应调至最大工作油压下能自动打开的状态。 c、油压表安装必须紧密满扣,油泵与千斤顶之间采用高压油管连接,油路的各部接头均须完整紧密,油路畅通。在最大工作油压下保持5min以上均不得漏油,否则应及时修理更换。

d、张拉时,千斤顶后面不准站人,也不得踩踏高压油管。 e、张拉时发现张拉设备运转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维修。

f、锚具、夹具均应设专人妥善保管,避免锈蚀、沾污、遭受机械损伤或散失。施工时在终张拉完后按设计文件要求对锚具进行防锈处理。

⑸张拉设备检验

张拉千斤顶在张拉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校正的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得超过200次张拉作业,拆修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

压力表选用防震型,表面最大读数应为张拉的1.5~2.0倍,精度不应低于1.0级,校正有效期为1周,当用0.4级时,校正有效期可为1月。压力表发生故障后必须重新进行校正。

千斤顶和压力表建立使用卡片,记录校正系数和校正时间,并由试验室签发校验结果通知书;输油管管阀必须在1.2倍最大张拉力耐压5min试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