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简史笔记重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7:01: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出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威伦道夫。约作于公元前3万年。该作品是举世闻名的

女性神雕塑,被人们称为“原始的维纳斯”,又叫“母神雕像”。女神的面部、手脚等细节表现较为粗糙,头部仅刻有卷曲的头发,而手臂则被忽略。女神的乳房、臀部等女性特征形象较为夸张突出,一般认为该作品具有类似巫术般的祈求生殖的目的。作品强调体积感和重量感,具有单纯化和抽象化的倾向,在雕塑史和人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雕像的头部被卷发所覆盖,面目五官不清,细弱的双臂下垂被双乳排挤在两侧。硕大的乳房从胸前垂挂对称式地压在腹部,粗壮的大腿向下逐渐变细连接小腿,足部省略。这种造型很可能是作为神灵偶然,插在松软土地上以供崇拜。

原始艺术家造此女像有意夸张和强调了女性的特征。是符合原始人的理想追求与生殖崇拜。

2黑绘风格

黑绘的题材大多来源于希腊神话故事和荷马史诗中的情节,在这些画面中人们既可以感受到前人们对神祗的信奉和对人神合一的敬仰,也能体会到在吟游诗人在口中叙述历史的真实情节。黑绘的表现手法在写实技巧的基础上将人和物的形象变形夸张,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再以阴刻技法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和服饰,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使其画面古朴而生动。黑绘风格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犹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代表作品有《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3红绘风格

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上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部用线来描绘。这种风格主要流行于古典时期,平滑的内容多为情节场面,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用流畅秀丽的线条表现了各种人物、戏剧性的动人场面以及细腻的感情。

4多利亚柱式

多利亚式柱子没有柱础,直接立于基石之上,柱身粗壮,柱头简单,有顶天立地般的雄伟气魄。其柱子的高、宽比(即柱高与柱基直径的比)为5.5比1,有的甚至为4比1。这是一个颇为粗壮的比例,其他柱式的比例为8~10比1,东方许多用木柱的建筑甚至达到15~20比1。多利亚式柱子从上到下刻以凹槽(一般为20条)。多利亚柱式虽然与其他柱子一样从下到上逐渐收缩(下粗上细),但收缩不是简单的直线式,而是在中间略微膨胀,形成一条可以感觉到的曲线,在我国的建筑术语中被称为“减杀”。这种收缩曲线使柱子显得更有弹性和力量,赋予石头以生命的韵律。多利亚式柱子的柱身之上由方圆两个构件组成,下连柱身的圆形颈石,它向外挑伸的轮廓也非常注意构造优美的曲线。上接檐部的是方形

石板。柱子以上是檐部。它由上承屋顶的檐壁(也称中楣)和下连柱顶的额枋(也称框缘)构成。檐壁之上还有挑出的檐口,额枋是平整的石条,干净利落,不带任何装饰,檐壁则交替由三陇板和间板构成。三陇板是长方形板面,上刻浮雕。檐壁是柱式中最富有装饰的部位。由于额枋和檐壁之高都不小于柱宽,因此多利亚式的檐部看起来相当突出,往往达到柱高的1/3,早期甚至可达1/2。檐部之上的平缓屋顶相当简单,各种柱式都相同。多利亚是神庙的结构很简单,甚至在它规模宏大的时期也是如此。在这样结构简单的建筑物上,很细微的变化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多利亚式建筑结构、建筑体系和装饰风格的持久的简洁性不仅对人们理解建筑,而且对人们理解整个希腊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装饰方面朴实无华的传统风格很好地代表了希腊大陆及其诸岛的建筑特点。它的基本成分经历数个世纪而长盛不衰。

构成传统的多利亚式建筑特点的因素是包括柱头在内的圆柱以及神庙外部门廊的柱头上方的雕带或相连的构造。

5提香

提香·韦切利奥(Tiziano Vecellio, 1490-1576)出生在威尼斯的山区小镇卡多莱,他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

提香·韦切利奥(Tiziano Vecellio1478-1576年),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北部风景秀丽

的山区小镇卡多莱,12岁时父亲带他游历威尼斯,后来提香再次来到威尼斯便进了乔凡尼·贝利尼的工作室学画,从此几乎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威尼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派。是乔凡尼·贝里尼的学生,并受乔尔乔的影响。青年时代在人文主义思想的主导下,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派的绘画艺术,把油画的色彩、造型和笔触的运用推进到新的阶段。在宗教画《纳税银》和《圣母升天》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爱神节》、《酒神与阿丽亚德尼公主》等神话题材的作品,洋溢着欢欣的情调和旺盛的生命力。但在1533年查理五世封他为授以贵族称号后,则画了《西班牙拯救了宗教》和《菲力二世把初生的太子唐·斐迪南献给胜利之神》等趋逢权贵的作品。他的肖像画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中年画风细致,稳健有力,色彩明亮;晚年则笔势豪放,色调单纯而富于变化。在油画技法上对后期欧洲油画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6拉奥孔

拉奥孔(The Laocoon and his Sons),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

雕像中,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了一条蛇,但同时臀部被咬住了;他左侧的长子似乎还没有受伤,但被惊呆了,正在奋力想把腿从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父亲右侧的次子已被蛇紧紧缠住,绝望地高高举起他的右臂。那是三个由于苦痛而扭曲的身体,所有的肌肉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甚至到了痉挛的地步,表达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的紧张,让人感觉到似乎痛苦流经了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紧张而惨烈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作品。雕刻家在作品的构图上有着精心的安排,作品呈金字塔型,稳定而富于变化,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扭曲和美的协调,显示了当时的艺术家们非凡的构图想象力。作品中人物刻划非常逼真,表现了雕塑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通和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以及纯熟的艺术表现力和雕塑技巧。这是一组忠实地再现自然并善于进行美的加工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是古希腊最著名、最经典的雕塑杰作之一。但这里所表现的肉体的痛苦多于内心世界的激动,对外在气氛、戏剧效果的追求胜过 对心灵活动的揭示,因而显得不够深沉、含蓄、朴实。

7样式主义:

样式主义称矫饰主义或风格主义他是至意大利文艺复兴向巴洛克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的一个特殊的艺术现象。既不同于文艺复兴的那种崇高和蔼,也区别于巴洛克的艺术。史家们称这个时代的艺术风格为样式主义。艺术家有意识得追求某种极端的形式,热衷于复杂的形象和动作来表达内心的骚动不安和压抑的情感。

样式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在表现题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裸体。具有古怪和扭曲的体态和发达夸张的肌肉,作品的思想比较隐晦朦胧,人们难以认识,画中情节往往不在视觉中心显现,被隐约在次要地位,画面空间透视夸张,人物变形,如拉长人体和颈部,画中人往往被挤压在狭小的空间里有冲出画面之感,色彩不着色,再现客观自然的外貌而着力于传达画家主观的情感,在雕塑方面能适应全方位观赏,给观众于舒服愉悦感。

8加洛林文艺复兴:查理曼的理想是恢复昔日罗马的繁盛,在文化上恢复罗马的传统,

同时也希望借此恢复罗马帝国的封号,将辉煌的文化传统注入这些半野蛮民族血液中的愿望使这位皇帝亲自领导了这次文艺复兴。加洛林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在于将北欧的日耳曼精神与地中海文明成功的融合在一起。价值:1基督否定罗马希腊艺术,{禁欲思想}2 奠定罗马式建筑奠定文化基础留下珍贵遗产。3结合形成欧洲艺术统一,奠定现代欧洲为后现代艺术奠定思想基础。 9

渐隐法:

是将轮廓的交界部位画得模糊 让边缘线

逐渐融入柔和的阴影之中。这就使欣赏者有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天空,使人物出现微妙的过渡。

10对偶到列:

对偶倒列: 指绷紧和放松的肢体的交替与敏感的躯干相结合 这种艺术手法最早出现于坡力克利特的持矛者像 答案补充

“对偶倒列”(contrapposto)的手法,即左右躯体在同一雕像内紧张与松弛非对称的动态平衡,造成人物形象以生动具体的感觉。

11古埃及绘画表现程式和特点:

1专制艺术得 好大喜功

2形式的表现程式,壮丽 宏利 明确 稳定 有写实的基础 正面律3主要美术作品陵墓与庙宇 宗教的影响 雕塑特点:

古王国时期: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上对观众,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则非常简陋4面部轮廓比较写实又有理想化的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5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已达到逼真的效果。

到新王国时期雕塑的特点出现真人大小和巨型的雕像,技巧更加成熟,肌肉表现优美,嘴角稍微微笑。外貌很写实真是。

12古希腊雕塑特征及贡献:1、荷马时期?希腊神话——古希腊雕塑的源泉

2 古风时期的男子人像雕刻主要是青年全身裸体立像,希腊人称为“库罗斯”(意为“小伙子”)。这些雕像在人体比例和肌肉质感方面都接近真实的人体,面部表情开始生动起来,现出笑容。不管何种身份和职业的人物都用这种微笑表现,成为当时统一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古风式微笑”。

3、希腊过渡时期雕塑

由古风发展到古典时期中间有一个过渡时期,指公元前5世纪前半期。产生了伟大的悲剧艺术。在雕刻艺术中出现了战斗,歌颂英雄业绩的主题,无论是表现神话还是现实题材都与古风时代作品不同,与“古风式微笑”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严谨风格:从静态的姿势转向力求表现运动甚至激烈动作;从过去只表现人物的正面发展到表现人物的多种方面。雕刻的技巧更加熟练,逐渐形成一种比例匀称、结构准确、形体明晰的“团块”体系。

4、希腊古典时期的雕塑艺术

古希腊雕刻进入古典时期后出现了新的繁荣,雕刻家们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突破古风程式,试图在人体直立的基础上将人体的重心移至一足,使另一足自然地表现出一些动态,

以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各种运动感。这是古代艺术家美学观的新发展,意味着雕刻家对人与人体美的认识的提高。这时期创造的作品更接近现实的完美人体。出现了理想化的脸型:椭圆形的脸,直鼻梁,平展的额头,端正的弧型眉嘴唇微微的鼓起,下唇比上唇丰满,嘴角为微微下垂,发髻刻成有组织的波纹,人物表情宁静而严肃。

5、希腊化时期雕塑艺术

希腊化时期一般指公元前334—30年,又称希腊主义时期。

同古典时期雕塑相比,希腊化时期的艺术风格多样,既有同古典艺术接近的风格,如《米罗岛维纳斯》等一系列维纳斯雕像,也有体现这一时期生死搏斗、美丑相争的时代精神、掺入悲剧性风格的《拉奥孔》等。希腊化时期的雕塑艺术由于希腊本土雕塑传统深厚,依然成为希腊雕刻艺术的中心。

贡献:

13三大教堂的特点:

拜占庭建筑特点:1是屋顶造型,穹窿顶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3是穹顶支撑集中式建筑形式。4是色彩的使用上,及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

罗马式建筑:1十字形为罗马式的主要代表形式,2教堂墙壁加厚,窗户小,距地面较

高。3教堂纵横两庭交叉处配有碉堡式的塔楼。4整个外形像城堡,坚固,沉重,显示当时封建宗教的权威。

哥特式建筑:1不是城堡式2尖角拱门肋型拱顶和飞供,所有的门窗劵顶都设计成

尖供状。3钟塔和教堂轻巧,垂直的形体一样,高耸云霄。4以高直尖和都具有向上动式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独特的宗教思想的体现。

哥特式与罗马式区别差异:1后者有结实而厚重的墙壁而前者轻盈纤细的结构,

罗马式有沉重的拱顶其稳定性是厚重的墙壁,支撑各种压力和应力。哥特式采用尖劵和肋拱来减轻拱顶的重量,比半圆形的拱顶更稳固,并能够跨越各种形状的开间,用纤细的细片和墩柱就能支撑拱顶的重量。2罗马窗户很小,哥特式窗户很大采用彩色玻璃,3哥特式带有呈放射状分布的后堂回廊式型制不在想罗马式的呈孤立的单元。

哥特式教堂代表:圣德尼教堂 巴黎圣母院 罗马式教堂代表:杜勒姆教堂 盛赛尔南大教堂 拜占庭式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14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