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孙中山“行易知难”思想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茹美霞 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9:34: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孙中山“行易知难”思想对高等

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茹美霞

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人类的知与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即从“不知而行”到“行而后知”再到“知而后行”。行在先,知在后,“行先知后”,知是从行中来的,能实行便能知,能知便能进步。在知行关系上,他提出了“行易知难”,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本文不重点探究他的哲学理论,而是从“知难行易”提出的背景到目的的角度,认识他怎样从解放思想入手,动员广大民众,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革命中去,推进国家现代化所必需的心理准备方面所起的作用。重温此学说,对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行易知难”提出的背景及目的

“行易知难”是编入孙中山先生鸿篇巨著《建国方略》中的首篇,是他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与挫折后的反思,是对数千年来知易行难学说的一种怀疑与推翻。他力图通过“行易知难”学说,解除横梗于国人心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1的大敌,“破此心理之大敌,而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

中华民国创建之初,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接着又出现了张勋复辟帝制的丑剧。专制统治继续实行。 1918年孙中山先生毅然辞去大元帅,发出了“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之后到上海,反思革命失败的原因,专心完成的一部著作,认为“必须切实提高革命党人和国民的思想认识,才能坚定信念及有足够的力量以解决当前的混乱局面,并为中国缔造美好的前景。”“予之所以不惮其烦,连篇累牍以求发明‘行易知难’之理者,盖以此为救中国必由之道也。”2

二、“行易知难”对办学方向的指导意义

孙中山先生在阐述他的“行易知难”学说时,其中一个论点“不知亦能行”。他指出“子徒知知之而后能行,而不知”不知亦能行“也,当科学未发明之前,因全属不知而行,及行之而犹有不知者,故凡事夫不委之于天数气运,而不敢以人力为之转移也。”3很多事业要利用时机,虽然不知也要行,如果不敢做可能会错失良机。他认为“若心俟我教育之普及、知识之完备而后始行,则河清无日,坐失良机,殊可惜也”。这种虽不知而敢行的精神对现代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孙中山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2《孙中山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 3《孙中山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指导作用。以独立学院为例,它是伴随着普通高校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这种新机制、新模式的诞生而出现,时代赋予了它许多与传统高校不同的特征,在建立之 初缺乏理论指导,无经验借鉴,完全靠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从1999年开始,办学时间短,但却发展迅速,如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02年改制至今,只经历了7个年头。无论是办学条件、办学规模,还是在全国独立学院中的影响都有了跨跃式的发展,学院从2007年开始把“内涵式发展”写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由外延式向内涵式方向转变,而内涵式发展核心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无论是教风、学风、政风,还后勤保障抓的都是服务,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如果在发展之初坐等各种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到位再去实施,就是贻误时机。学院正是抓住国家政策的大方向,适时改制,不断探索,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法治校、以评促建等手段与方法,打造成为了今天中山市的拥有万人学生,在全国独立学院中具有一定影响,为中山市的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决策并输送人才的本科院校。

三、“行易知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

(一)重视心理建设,倡导冒险精神

心理建设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中国革命事业,实全国人心理所成”“夫国者,人之积也。人者,心之器也。国家政治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也。是以建国之基,当发端于心理。”4

孙中山先生的心理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理想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被放在首要。孙中山曾指出:一个国家的人民“其爱国心强者 ,其爱国必强,反是则弱” 。今年胡锦涛主席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首要一点仍然强调的是爱国主义精神,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中。可见孙中山先生早年提出的心理建设思想对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为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兴办,但也是走着一条逐步探索的道路,存在许多困难,如生源问题,社会地位、国民的认知度等等,在国人啧啧称赞国外产品才能工艺 精细与制作精良的同时,已在告知我们的职业教育还很落后,所以心理建设是职业事业发展的基础与先导。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不知亦能行”,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鼓励学生不断积累知识,享受学习过程。但他也强调“能知心能行”。在中国革命时期,他特别批评国人的保守心理:“盖中国之孤立自大,由来已久,而向未知国际互助之益, 故不能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中国所不知所不能者,则以为必无由以致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中山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虽闭关自守之局为外力所打破者已六七十年,而思想则犹是闭关时代荒岛孤人之思想,故尚不能利用外资、利用外才以图中国之富强也。”5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还提出“能知必能行”。在民国之初,已有《革命方略》作为革命建设的目的,“以实行三民主义为精神,以创立中华民国为目的”然而“中国四万万人实等于一片散沙”。“如有不能行此、不知行此者,则其国必大乱不止也。中国之有今日者,此也。”6就是说有虽建设的理想,存有不畏难的心态,导致了不能“行”。是保守封闭的心理使国家落后。而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再固守自封就会被社会遗忘与淘汰。

孙中山先生用欧美国家的事例告诉大家只要有理想有决心,是完完全全能够“行”的。“中国革命事业,实全国人心理所成”。革命要从国人的心中革起,使人人都意识到自己负有革命的责任。自己能够在心理上革命,政治上的革命才有希望成功。

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建设,是当今教育的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开设心理学课,引导与疏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及不懈追求的精神。对当今的大学生来讲,大学是理想清晰、目标明确的重要时期,树立远大志向,充分利用四年时间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学会主动性与创造性地学习,“惟以人之上进,必当努力实行,虽难有所不畏,既知之则当行之,故勉人以为其难。”7不要因为就业难而放弃了自身的目标与方向,虚度四年时光。孙中山先生还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例,论证不畏难敢冒险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此由于中国习俗去古已远,暮气太深,顾虑之念、畏难之心较新进文明之人为尤甚。”“是故日本之维新多赖冒险精神,不先求知而行之,及成功也”。8

(二)重视心理建设,树立学生的远大志向

孙中山先生认为“有志竟成”,即“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9在当今全球经济不佳,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大学生的畏难情绪滋长,怕找工作怕碰壁的人大有人在。学校心理建设更成为重中之中,学校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塑 造一个心理健康、意志坚强、不畏困难的学生才能算是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学生。孙中山先生通过他在中华民国创立之前历经十次革命之失败,但从未动摇与放弃的事实鼓励人们“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10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屡遭失败与挫折,而义无反顾的精神,仍然是当今青年学习的榜样。中山先生能领导国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关键之处在于他胸中的大志,是信念与信心的支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中山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8-79页 3 6《孙中山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5页 7《孙中山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8《孙中山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 9《孙中山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页 10《孙中山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