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第2节《怎样描述力》教案 (新版)沪科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9 7:15: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六章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课标与教材 课标 : 课标要求了解力的三要素,单位。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教材分析:教材在第一节介绍力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自己身边熟悉的一些事例“交流和讨论”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归纳出力的三要素。然后,从量度力的大小出发,引出和介绍力的单位“牛顿”,并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具体感知1N的大小。最后,介绍力的示意图,完成“如何描述力“这个主题。 教学重点: 1. 力的三要素及单位; 2. 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 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 能用力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已经对力有一定的认识了,尤其是结合了生活经验后会有大量的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学生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进而推出力的三要素,并结合光线的处理得出力的示意图这一处理抽象概念的方法。力学的知识看似比较容易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小的失误,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体验和归纳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能用力的体的受力;培养学生表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体验,养成乐于探究身边物理现象的习惯;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困难;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1

教学方法与媒体 教学方法 :实验法 讲授法 讨论、交流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动手活动、知识对比、猜想、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边动手边思考 教具准备 拉力器、钩码、木块、钉子、羊角锤 复备修改或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上节课初步认识了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哪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拉拉力器,比较拉力的作用效果。 设疑引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但对于这两位同学而言,我们还必须描述力的大小来区别,究竟怎样描述力,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吧! 新课教学: 1、力的三要素 学生猜想:力可以产生一些作用效果(改变形状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让学生结合教材图5-9所示情景及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 师生共同点评。 教师演示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力向里挤压一个皮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一名同学上台演示拉拉力器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力的大小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你认为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猜一猜! 学生活动:1)利用身边的物体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2)根据教师的要求做推门的小实验。 3)教师拉学生和推学生实验。 学生活动:交流归纳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2

板书[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作用的位置)。在物理学中,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现象说明力的三要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2、力的单位

对比学习:提问学生描述自己身高,强调单位的重要性,对比引入力的大小也有相应的单位来描述(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是为纪念英国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学生活动:学生讲述牛顿的小故事。

阅读材料:阅读课本P84信息窗的内容,学习牛顿注意观察、认真实验、积极思考科学精神。

体验活动:1)体验托起两个钩码用的力约为1N; 2)利用身边的物体感受力的大小。 3、力的示意图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分析才能认识力的存在,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象、更具体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我们借助画图的方法把力表示出来,也就是把力这个抽象的东西画出来,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的力的示意图

对比学习:回顾光的表示方法,探讨力的表示方法。

探究活动:人用150N的力向右拉小车,在图中将拉力表示出来,试一试!

并描述自己的作法。

方法归纳: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具体作法:1)确定力的作用点(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也可以沿力的方向的反方向画); 3)沿力的方向,在线段的第二个端点处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如果已知力的大小,必须在箭头端写出力的大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