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1:03: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摘要:珠三角资源有限,腹地狭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珠三角的长

远发展。珠三角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依赖周边的市场。珠三角的生命力取决于腹地,取决于构建区域统一大市场。广东省要加快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的发展步伐,就更要重视统一市场的战略作用。珠三角、大珠三角向周边省份的辐射过程中,产业是一步一步扩散的,对带动省内不发达地区的经济腾飞也很有好处。

关键词:辐射理论 珠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发展

一、辐射理论的概念

辐射理论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地区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之间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替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习惯势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辐射理论的特点 经济辐射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经济辐射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对外开放和资源自由充分流动。

2、双向辐射,缩小差距。在经济辐射中,发达国家(地区或城市)与落后国家(地区或城市)存在着互相辐射。前者向后者传递先进的科学技术、资本、管理经验、信息、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和生括方式等;后者向前者提供自然资源、人才、市场等。由于前者向后者传递了先进的生产资源,通过接触能够缩小两者

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3、辐射的速度和程度与其距离有关。经济发达的国家(地区或城市)对落后国家(地区或城市)的辐射距离越近关系越好,其辐射越充分、辐射的速度越快,辐射的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4、经济辐射的媒介主要是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即经济辐射是通过交通、信息和各种关系进行的。

5、经济辐射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种效应。 6、经济辐射的方式主要有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 三、珠三角区域经济分析 (一)中心城市的定义

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考察的七大指标:综合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交通通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7大指标。

(二)珠三角范围

1994年10月,广东省政府提出了“珠三角经济区”的概念。珠三角经济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历来是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和我国的南大门。珠三角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江门市、惠州市的部分县区(市辖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和肇庆市的部分县区(市辖区、高要市、四会市),陆地总面积4.1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2%,占全国总数的0.4%。2009年,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4634万人,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49.8%。

为了便于分析,上文所指的包括在珠三角经济区内的惠州与肇庆的部分县区的各项统计数据,分别取其所在的地级市数据代替。因此本文以下所指的“珠三角”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和肇庆共9个地级市之和。

(三)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

1980-2010: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扩张迅速,不断将其周边区域纳入建成区范围。同时,东莞、佛山等次中心扩张迅速,不断在城市周边设置新的开发区和

产业园区。

1990~2000年:东莞、佛山扩展速度高于广州和深圳。珠海、中山、江门、肇庆、惠州等组团城市扩张速度稍缓于主次中心城市,但亦保持了较高增速。

到2010年,珠三角城市群各主要城市的建成区已较为接近,部分城市之间的界限已经较为模糊。

总的来说,近30年来,珠三角城市群建成区的扩张是在整个城市群范围内以相对均衡的方式进行的,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组团城市、中小城镇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发展和扩张。

(四)中心城市对珠三角区域经济的辐射 (1)中心城市GDP指数

影响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因素众多,但一般认为,在特定的城市经济圈内,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中心城市的经济扩张和衰退将不同程度上拉动或减缓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一般而言,中心城市的经济规模越大,其GDP的增长将带动周边城市GDP更大幅度的增长,即经济辐射力越强,反之亦然。

2004-2010年珠三角中心城市GDP

(2)城市首位度

中心城市作为辐射源,要起到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因此必须先对各中心城市对于周边城市的市场潜力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