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解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21:06: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解读

作者:彭绍东

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2014年第03期

【摘 要】本文从政策、技术、教师、应用四个层面分析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提出背景,介绍了该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七项具体任务,并结合实践就该工程的实施提出了五点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背景;任务;建议

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和教师教育的总体要求,为了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的效益,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近日,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其中,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组织开展了提升工程的规划工作、专家队伍建设工作、标准研制工作。为了进一步贯彻有关精神,促进该工程的实施,应《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编辑部的邀请,谈谈我的解读体会,以期为各省市推进该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提升工程的提出背景和意义 (一)提出背景

从政策层面看,相应出台的代表性文件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讲话精神,以及《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因此,开展“提升工程”建设对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从技术层面看,按照“摩尔定律”,信息技术的发展每隔18个月就会更新一代。近年来,以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可穿戴电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在不断涌现和推广应用。在教育领域,便携式多媒体学习机(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点读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电子书包、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共享平台、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设备、技术、资源在不断涌现,混合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泛在学习、远程学习正在不断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为了帮助中小学教师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迫切需要实施“提升工程”。

从教师层面看,针对以往教师培训中的“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其针对性强,重点突出,作用重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应用层面看,为了拓展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应用的领域,构建新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开发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探讨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有必要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聚焦于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高和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师专业能力这一重点。其中,目前还有相当多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不强,能力有限,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不少差距。为了改变“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和“电灌注入”教学方式,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重要意义

实施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提升工程的目标与任务 1. 总体目标

据“意见”文件,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2. 具体任务

据“意见”文件,提升工程的实施中要完成好七项具体任务:(1)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2)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3)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4)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5)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6)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7)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提升工程取得成效。

这些任务中,第1项任务已由国家标准研制专家组在研究。按照教育部预定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讨论稿)》(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将于2014年3月底交教育部审核,并于5月公布。笔者认为,有关主管机构和培训单位有必要根据国家标准和当地实际制订的切实可行的培训教学大纲和具体培训方案。

第2项任务强调,“各地要将信息技术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要“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本地区项目和资源,建设教师选学服务平台,推动各地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笔者认为,“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是对所有教师而言的,应包括远程研修、校本研修、观课磨课等多种培训方式的学时。按此计算,各地培训的任务量仍很大,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

第3项任务中,对“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如何推行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推进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加强薄弱环节,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 第4项任务强调,教育部要通过教师培训MOOC建设工作,建立国家级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地要重点建设好典型案例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加工生成性资源,并充分利用已有平台汇聚本地资源,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第5项任务明确指出了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的责任要求与组织方式。其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省级以下)要根据《能力测评指南》,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并通过分析测评数据及时调整提升工程的实施计划,以确保全体教师的应用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关于能力测评数据,培训机构要用来完善培训方案,确保按需施教;中小学校要通过分析数据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教师要根据分析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 第6项任务强调,要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该机制,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来看有: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从中小学校来看有: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新举措还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示范校;组织开展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 第7项任务中,提出要加强4个方面的组织保障:一是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其中,要搞好专项调研与整体设计,制订实施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规划方案。2014年起分年度组织教师培训,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二是加强领导。其中,教育部设立了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要确定专门机构负责具体的组织管理,要遴选具备资质的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部门的力量,加强指导。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三是安排专项经费,落实经费保障。四是采取专家评估、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做好监管评估工作。 三、提升工程的实施建议

笔者已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方面的教师教育工作近30年,现基于自己的实践与认识就提升工程的实施谈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