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5:31: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有创意的体现xx中学办学理念的各种设计、组织、活动,经过理性加工和内涵充实,变成为xx中学的符号、气质、精神、文化、传统。进一步提高传统和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历史责任感。

3.开展以修订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全面清理现行各类章程制度,做好立、改、废工作,形成学校章程统领下的完备的可操作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践行机制,不断提高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水平。

4.探索学校理事会、董事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作用 强化理事会、董事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参与办学的责任与权利,在学校课程建设、特长学生培养、学校转型发展、教育资源扩增等方面给予学校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强化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逐步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校务会议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

5.继续推进“扁平化管理”

加大年级部领导小组、备课组的建设,逐步形成“条线指导、年级全面负责”的工作模式。继续完善校园管理“条线指导评比,属地管理”的运行模式,配合绩效工资的推进实施,加强管理人员目标责任制的探索实践,全面实施学校行政部门人员、年级部长助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期聘任制,

学期工作目标奖励考核。进一步强化学校基层管理的执行力。

6.积极探索“奖优奖勤奖责”的现代利益分配机制 2014年底年完成对《绩效工资考核方案》的修订,要努力推进“竞争上岗、能者上岗、目标考核”的用人机制。建立科学的量化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每一个人的内在发展动力。 (三)达成标志

1.本规划期间教职工对学校认同程度高,干群关系和谐,管理的整体功能较好,形成民主公正的管理氛围。 2.2017年加工和内涵充实学校文化,变成为xx中学的符号、气质、精神、文化、传统,形成师生适应未来发展的精神与价值追求。

3.2015年完善《xx中学校章程》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等制度文本,校务制度公开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4.2015学年完善学校扁平化管理制度。 二、教育科研 (一)工作目标

1.在队伍充实中形成科研核心力量。 2.在制度完善中增强科研服务功能。 3.在参与探索中推动学校课程建设。 4.在平台构筑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5.在探求合作中促进教育资源整合。 (二)具体措施

1.充实科研队伍,建设一支教育科研的核心力量

从一线青年教师中出选拔5—6名教师组建兼职科研员队伍,通过一年的工作考察,从兼职科研员中选拔一名担任科研室副主任,逐步完善教科研组织机构,不断提升科研队伍的活力与质量。完善“科研教研联动、多元参与”教科研特色,建设一支精干得力科研骨干队伍。

2.完善校本培训过程体系,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 在全力配合上级部门的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运行机制,根据学校三年主动发展的总体目标、学科组和教师个人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每学期确定重点培训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3.科学规划课题,规范过程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切实落实“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夯实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基础、队伍基础和课题研究基础;广泛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教科研工作,化分散研究为集中研究,组织骨干教师参与学校课题研究公关,化一般研究为重点研究,教研组、年级组有明确的教科研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化部分研究为全体研究,每个教师都有个人研究课题、目标和成果。

4.主动参与探索,推动学校课程建设

继续完善文化主题校本课程标准,调整充实该课程的相关模块,进一步探讨课程开发的学理基础,探讨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探讨学校课程体系应有的基本框架及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等。

参与课程队伍建设,深入课程践行教师队伍,与之进行充分的思想沟通及探索,以推进对课程建设的科学理解与理性认识。

参与课程教材建设,与课程践行教师共同探讨教材目标、体例、内容构成、教材呈现方式等,为教材建设提供学术和技术支持。

参与课程实施,与课程践行教师共同探讨科学的课堂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的解析和教学评价的实施等。 (三)达成标志

1.2015学年完成兼职科研员队伍的组建,形成科研的中坚力量。

2.2016学年完成并实施科研情报与档案管理制度。制定课题研究手册

3.本规划期间有3项省级及以上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有3项xx市级以上的研究课题;教研组、年级组有教科研课题,所有教师都有个人研究专题,80%的教师每年有研究成果,年均有40%以上的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或在省级论文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和xx市级论文竞赛一等

奖。

三、特色建设 (一)发展目标

1.在学校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科技、艺术教育见长的学校特色。

2.保持科技、体艺特色,动态调整科技、艺术类校本课程,催生新的特色项目,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和审美素养。 (二)具体措施

1.以科技、艺术特色课程建设为引领,提升学生科技素养面向全体学生

建立校本化课程研发中心,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建设,及时调整科技系列校本课程,重点开发学校科技、艺术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整合学校业已形成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使之精品化;对国家、地方课程中的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的的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依托地方资源优势(“艺术xx”),研发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

2.利用科技大楼各室,建构高品质的特色教育平台 建立学校特色建设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传承学校优秀文化传统,营造具有学校特质的特色建设文化环境;以特色建设目标凝心聚力,使学校特色建设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工作生活方式;把学校特色建设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之中,服务于地方经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