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12: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城市的标识

哈尔滨市文苑中学 李洁

一、 教材分析

《城市的标识》是以“珍惜”为主题的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自读文章。本文以“珍惜绿色、保护环境”为主题,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提醒人们珍惜城市的绿色,维持大自然的本来面目,抒发了自己对树这一“城市的灵魂”的喜爱和感激。文章从现代城市的雷同现象写起,高耸的大厦、高架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车辆……这些相同的标志让人茫然无措,让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然而,惟有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为人们指明通往故乡的路。因此,树是惟一不可替代的印记,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仅存的个性,从而提醒和号召人们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自然和谐。

二、 学情分析

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与城市绿化的关系应该怎样协调?如果一味的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么无疑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另外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未免太枯燥乏味了,因此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善于想象、敢于创造的特点,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必须创设一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是简单的把珍惜自然的道理讲给他们听。

三、设计思路

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全过程引导学生读、思、践、赏,一切从学情出发,制定、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只起组织、帮助、引导、监督的作用,使小组合作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在读、说、编、画、评中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描绘事物的方法,最终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1、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描绘事物的方法。 (2)在知识的迁移训练中深化对中心的理解。

(3)体会作者唤起人们崇尚自然、珍惜自然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的理解“城市的标识”的含义。

(2)深化对中心的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描绘事物。 3、教学方法

教师预计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目标,以便及时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由此确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和评价。采用点拨教学法和朗读教学法。 4、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创造,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教师预计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目标,以便及时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2.教师确定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和评价。 3.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

4.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电视散文片,搜集电视散文片的相关资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以小组为单位明确拍摄分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短片。(多媒体播放短片: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

师画外音:当初,为了人类的发展,人们伐倒了树木,建起了城市。城市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是害人的尾气、浓浓的黑烟、流失的水土,它使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遭到了破坏。人们不禁困惑了:到底什么是现代城市的标志?是高耸入云的楼群,是川流不息的车队,还是扑面而来的尘土?

著名女作家张抗抗在她的散文《城市的标识》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作者认为城市的标识是什么?她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板书课题)

(三)学生速读课文,回忆文章主旨

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作者认为城市的标识是什么?她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 (学生浏览课文,找寻相关内容。)

生:作者认为城市的标识是树,因为树是不可被替代的印记。

生:树有它特定的地理环境,无法到处挪移,是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

师:很好,你们概括的十分准确。正如作者所说,树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仅存的个性,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馈赠。

(四)学生合作探究,品析散文的优美语言,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 了解一些与电视散文相关的知识,为下一步“拍片”做好准备。

1.师:和本文的作者一样,现在人们已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更深入的理解本文的主旨,为了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今天老师想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与大家共同学习,那就是请同学们导演、创意,把课文所描写的内容拍摄成电视散文片。拍摄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与电视散文相关的知识。谁来说说你所搜集的资料?

学生回答,彼此补充。(明确:电视散文是在散文文本基础上的艺术性再创作,运用电视手段来表现散文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2. 师:很好,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资料概括一下电视散文是怎样构成的? 学生相互交流资料。

生:电视散文要根据散文原作拍摄成画面,可以配乐。 生:可以把文字形式变为语音形式,由播音员朗读。

生:老师,我想进行补充:音乐的选择要与文章内容相符合,渲染气氛,但不宜过分突出,以免影响对文章的欣赏。

师:播音员在朗读时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呢?

生:播音员在充分理解中心主题的前提下,要寓情于声。朗读时应注意语速、语调、重音、感情。

师:你的归纳能力很强,请坐。

师明确: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越来越丰富了,老师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骄傲。的确,优秀的电视散文是文、画、声、情的组合。文是指散文原作;画是画面、图片;声指播音和伴音;情指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多媒体显示电视散文的四要素:文、画、声、情)

3.师总结:优秀的电视散文是文、画、声、情的组合。文是指散文原作;画是画面、图片;声指播音和伴音;情指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多媒体显示:文、画、声、情)

4.师:看来同学们有些迫不及待了,下面我们就正式投入到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中,时间为十分钟。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学生合作,教师参与指导。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小组内自由发言和交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相互交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关注每个小组的研讨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需要。(多媒体显示国槐、法国梧桐等树木的图片并播放轻音乐,既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又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尽情的想象,尽情的创造。)

(五)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1.师:时间已到,哪个小组先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创作的散文片并进行评价。 3. 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在电视散文的编创过程中,要时刻以原作为前提,电视散文要时刻受原文作品的约束○

和限制,要用语言描绘画面的内容,做到情景交融。

2播音员在充分理解中心主题的前提下,要寓情于声。朗读时应注意语速、语调、重音、○感情。

3音乐的选择要与文章内容相符合,渲染气氛,但不宜过分突出,以免影响对文章的欣○赏。

4大家有没有加入自己的想象进行再创作的。如有学生把大树拟人化,向人们发出呼吁,○

或加入哈尔滨的丁香花。

4.师: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深深的感染了老师,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也拍了一段散文片, 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文章主旨,我们来共同欣赏。(播放散文片,以此作为范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画、声、情四个要素是怎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 学生评价老师的散文片。

(五)小结

师:在短暂的时间里,老师跟随各个摄制小组体会到了出门远行的乐趣,欣赏到各地宜人的风光。我们在合作拍片的过程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深刻的认识到环境对我们人类家园的重要性。(播放哈尔滨的风光片)我们的家乡哈尔滨正在向着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努力着,那么为了让蓝天更蓝、碧水更清,就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吧!

(六)延伸作业

根据哈尔滨的城市风光片编写一段散文。

板书设计: 城市的标识

文————散文原作 画————画面、图片 声————播音、伴音 情————蕴含的情感

【教学反思】

《城市的标识》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本文是以“珍惜”为主题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知识的迁移训练中深化对中心的理解并深刻体会作者唤起人们崇尚自然、珍惜自然的意识。

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