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学国学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33: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幼儿小班学国学教案

【篇一:幼儿园国学教育】

幼儿教育中诵读国学经典教育之我见 国学的范畴很广,既融入了诸子百家为主体的儒学思想,又以《四书五经》为划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6岁是幼儿的学习黄金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通过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一)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三)结合幼儿园的礼仪课题编排脚本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 有效实施幼儿园国学教育 1、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学水平。

教师要向家长及幼儿推广国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国学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组建国学评鉴小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对于国学的认知水平,了解、背诵或熟读国学经典作品,并且掌握教幼儿背诵的方法,使幼儿了解其中的正确含义,并学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教育。

2、重视宣传效应,引起社会关注。

通过每天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视听光盘及教室环境周围布置展板等形式,让幼儿及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国学对幼儿人格、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貌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取得家长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主题家长会、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与及时沟通,使家长掌握教会幼儿学习国学的方法,这样家长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幼儿的国学教育中来。

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许多外国人都争相学习研究,英国的“孔子学堂”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推出一则《宝宝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妈妈以自身

实际行动,为成长中的一代新人,树立了榜样。“亲爱我 孝何难”;“凡是人 皆须爱”;“圣与贤 可驯致”?? 中国的文化之根正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愿经典文化宝藏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弘扬。自古以来我国重教育,《礼记.学记》中言“建国君民,教育为先”。而幼儿教育,恰恰是在人生最宝贵的记忆阶段、学习阶段、领悟阶段,实施人才教育的最关键阶段。为落实党中央“以德治国”的方针政策,一些有远见有名望的老前辈,一些学者,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在幼儿教育中推广诵读国学经典文化,为我国的幼教事业改革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原动力,也为我们探讨有关幼教内容挖潜及方法创新指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表达工具,也是一种人类与生具来的能力,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思维的再现。我国的幼儿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时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小朋友已由幼婴阶段只言片语式的表达,进入到初步具备简单的表达一般思维的语言能力。在还没有理论上的语言教育(指导)时,幼儿靠平时与父母及身边的人的交流过程而体会、逐步建立语言表达习惯,此时,由浅入深地实施经典诵读课程,可以辅助训练小朋友的口齿,培养幼儿良好的朗读习惯,较快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成长。

二、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幼儿提前大量识字、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培养

通过“眼到、手到、口到”的诵读,人类与生俱来所具有的自然的观识(认知)能力,可以帮助幼儿提前大量连贯地识字,而无需逐笔逐划来一个个地认字。传统的教育大纲中,小学阶段只学两千至三千个左右的生字。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经典诵读实践证明,经过坚持不懈的诵读,许多学龄前小朋友即可轻松地学会认识两千多个生字以上,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若能将国学经典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从小到大必须普及的课程,分幼、小、中、大、研、博几个级别,分别列入各个级别的教育纲要,如此,我们宝贵的民族传统

文化的复兴和延续,就具有一代接一代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和纲领性的保障。

三、诵读国学经典文化对提高幼儿人文素质的意义。 1、最佳的记忆应留下对人生最具价值的概念和理念

在幼儿阶段,人的大脑处于迅速发育成长阶段,记忆力奇佳。根据现代医学对大脑

发育思维形成的认识和理论,幼儿所接触外界的任何事物、概念、表象等等,都会在幼儿的大脑形成最初的突触,如果有价值的突触越多、越牢固,就越有利于以后其他突触的发育成长并彼此建立联系、渐渐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大脑发育的最初阶段,利用记忆最佳的特点,应该让幼儿尽量接触和诵读经典文化,留下对人生颇具价值的概念、知识、理念和文化。 2、浓缩的词汇有助于提高抽象能力

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其文体通常都是非常的简练,言简意赅。一部《千字文》,仅仅一千个字,四字一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常识伦理,皆于其中。《中庸》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归纳浓缩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受经历和阅历的限制,幼儿一般还是习惯使用简单的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物,他们还不善于使用复杂的词汇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即思维仍受限制,只能在实物和实际情景中应用已经形成或掌握的概念或词汇。在幼儿这个正处于接收外部事物表象,在大脑建立相应概念轮廓的宝贵阶段,从小通过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文化,掌握并习惯于简练的词汇,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

3、精练的语言习惯可促进幼儿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

人类的思维建立于语言词汇概念等等的集合基础之上,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明确的词汇概念,并建立彼此的有机联系,才会形成思维过程。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宝库,正是现成的经典教科书。在幼儿教育纲要中也提到,“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从小养成的习惯影响一生

从现代人才培养的理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意识会推动他的行为,而一个人的行为会养成他的习惯,而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其性格,而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其命运。因此,幼儿养性,从幼儿感知外部世界,形成自身最原始的观念知识、道德意识的积累开始,通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