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实验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19: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用于选择被测试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去触发扫描。 D.“电平”的位置

用于调节被测信号在某一合适的电平上启动扫描,当产生触发扫描后,触发指示灯亮。

4、测量电参数 1) 电压的测量

示波器的电压测量实际上是对所显示波形的幅度进行测量,测量时应使被 测波形稳定地显示在荧光屏中央,幅度一般不宜超过6div,以避免非线性失真造成的测量误差。

1.1) 交流电压的测量

A.将信号输入至CH1或CH2插座,将垂直方式置于被选用的通道。 B.将Y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调整示波器有关控制件,使荧光屏上显示稳定、易观察的波形,则交流电压幅值

Vp-p = 垂直方向格数(div)×垂直偏转因数(Vdiv)

1.2) 直流电平的测量

A.设置面板控制件,使屏幕显示扫描基线。 B.设置被选用通道的输入耦合方式为“GND”。

C.调节垂直移位,将扫描基线调至合适位置,作为零电平基准线。 D.将“灵敏度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输入耦合方式置“DC”,被测电平由相应Y输入端输入,这时扫描基线将偏移,读出扫描基线在垂直方向偏移的格数(div),则被测电平

V = 垂直方向偏移格数(div)×垂直偏转因数(Vdiv)×偏转方向(+或一)

式中,基线向上偏移取正号,基线向下偏移取负号。 2)、时间测量

时间测量是指对脉冲波形的宽度、周期、边沿时间及两个信号波形间的时间间隔(相位差)等参数的测量。一般要求被测部分在荧光屏X轴方向应占(4~6)div。

2.1)

时间间隔的测量

51 对于一个波形中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的测量,测量时先将“扫描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调整示波器有关控制件,使荧光屏上波形在X轴方向大小适中,读出波形中需测量两点间水平方向格数,则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 = 两点之间水平方向格数(div)×扫描时间因数(tdiv)

2.2) 脉冲边沿时间的测量

上升(或下降)时间的测量方法和时间间隔的测量方法一样,只不过是测 量被测波形满幅度的10%和90%两点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如附图1-5所示。

用示波器观察脉冲波形的上升边沿、下降边沿时,必须合理选择示波器的触发极性(用触发极性开关控制)。显示波形的上升边沿用“+”极性触发,显示波形下降边沿用“-”极性触发。如波形的上升沿或下降沿较快则可将水平扩展×10,使波形在水平方向上扩展10倍,则上升(或下降)时间:

2.3) 相位差的测量

A.参考信号和一个待比较信号分别饋入“CH1”和“CH2”输入插座。 B.根据信号频率,将垂直方式置于“交替”或“断续” C.设置内触发源至参考信号那个通道。

D.将CH1和CH2输入耦合方式置“ ”,调节CH1、CH2移位旋钮,使两条扫描基线重合。

E.将CH1、CH2耦合方式开关置“AC”,调整有关控制件,使荧光屏显示大小适中、便于观察两路信号,如附图1-6所示。读出两波形水平方向差距格数D及信号周期所占格数T,则相位差:

附图1-5 上升时间的测量 附图1-6 相位差的测量

附录Ⅱ 用万用电表对常用电子元器件检测

用万用表可以对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等进行粗测。万用表电阻档等值电路如附图(Ⅱ)-1所示,其中的R0为等效电阻,EO为表内电池,当万用表处于R×1、R×100、R×1K档时,一般,E0=1.5V,而处于R×10K档时,EO=15V。测试电阻时要记住,红表笔接在表内电池负端(表笔插孔标“+”号),而黑表笔接在正端(表笔插孔标以“-”号)。

1、晶体二极管管脚极性、质量的判别

52 晶体二极管由一个PN结组成,具有单向导电性,其正向电阻小(一般为几百欧)而反向电阻大(一般为几十千欧至几百千欧),利用此点可进行判别。

(1)管脚极性判别

将万用表拨到R×100(或R×1K)的欧姆档,把二极管的两只管脚分别接到万用表的两根测试笔上,如附图Ⅱ-2所示。如果测出的电阻较小(约几百欧),则与万用表黑表笔相接的一端是正极,另一端就是负极。相反,如果测出的电阻较大(约百千欧),那么与万用表黑表笔相连接的一端是负极,另一端就是正极。

附图Ⅱ-1 万用表电阻档等值电路 附图Ⅱ-2 判断二极管极性

(2)判别二极管质量的好坏

一个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差别越大,其性能就越好。如果双向电值都较小,说明二极管质量差,不能使用;如果双向阻值都为无穷大,则说明该二极管已经断路。如双向阻值均为零,说明二极管已被击穿。

利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也可判别正、负极,此时红表笔(插在“V·Ω”插孔)带正电,黑表笔(插在“COM”插孔)带负电。用两支表笔分别接触二极管两个电极,若显示值在1V以下,说明管子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红表笔接的是正极,黑表笔接的是负极。若显示溢出符号“1”,表明管子处于反向截止状态,黑表笔接的是正极,红表笔接的是负极。

2、晶体三极管管脚、质量判别

可以把晶体三极管的结构看作是两个背靠背的PN结,对NPN型来说基极是两个PN结的公共阳极,对PNP型管来说基极是两个PN结的公共阴极,分别如附图Ⅱ-3所示。

53

(a)NPN型 (b)PNP型

附图Ⅱ-3 晶体三极管结构示意图

(1)管型与基极的判别

万用表置电阻档,量程选1K档(或R×100),将万用表任一表笔先接触某一个电极—假定的公共极,另一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个电极,当两次测得的电阻均很小(或均很大),则前者所接电极就是基极,如两次测得的阻值一大、一小,相差很多,则前者假定的基极有错,应更换其他电极重测。

根据上述方法,可以找出公共极,该公共极就是基极Β,若公共极是阳极,该管属NPN型管,反之则是PNP型管。

(2)发射极与集电极的判别

为使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发射结需加正偏置,集电结加反偏置。如附图Ⅱ-4所示。

(a) NPN型 (b)PNP型 图附Ⅱ-4 晶体三极管的偏置情况

当三极管基极B确定后,便可判别集电极C和发射极E,同时还可以大致了解穿透电流ICEO和电流放大系数?的大小。

以PNP型管为例,若用红表笔(对应表内电池的负极)接集电极C,黑表笔接E极,(相当C、E极间电源正确接法),如附图Ⅱ-5所示,这时万用表指针摆动很小,它所指示的电阻值反映管子穿透电流ICEO的大小(电阻值大,表示ICEO小)。如果在C、B间跨接一只RB=100K电阻,此时万用表指针将有较大摆动,它指示的电阻值较小,反映了集电极电流IC=ICEO+?IB的大小。且电阻值减小愈

54 多表示?愈大。如果C、E极接反(相当于C-E间电源极性反接)则三极管处于倒置工作状态,此时电流放大系数很小(一般<1)于是万用表指针摆动很小。因此,比较C-E极两种不同电源极性接法,便可判断C极和E极了。同时还可大致了解穿透电流ICEO和电流放大系数β的大小,如万用表上有hFE插孔,可利用hFE来测量电流放大系数β。

附图Ⅱ-5 晶体三极管集电极C、发射极E的判别

3、检查整流桥堆的质量

整流桥堆是把四只硅整流二极管接成桥式电路,再用环氧树脂(或绝缘塑料)封装而成的半导体器件。桥堆有交流输入端(A、B)和直流输出端(C、D),如附图Ⅱ-6所示。采用判定二极管的方法可以检查桥堆的质量。从图中可看出,交流输入端A-B之间总会有一只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使A-B间总电阻趋向于无穷大。直流输出端D-C间的正向压降则等于两只硅二极管的压降之和。因此,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测A-B的正、反向电压时均显示溢出,而测D-C时显示大约1V,即可证明桥堆内部无短路现象。如果有一只二极管已经击穿短路,那么测A-B的正、反向电压时,必定有一次显示0.5V左右。

附图Ⅱ-6 整流桥堆管脚及质量判别

4、电容的测量

电容的测量,一般应借助于专门的测试仪器。通常用电桥。而用万用表仅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