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3:44: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育哲学是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联结哲学和教育、理论和实践、历史和未来的科学通道。教育哲学对初等教育的本质的研究具有整体性,对初等教育中的问题作出广泛而深刻解释和说明,对初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评价作用和选择作用,是初等教育研究的理论根基。
举个例子,教育部集中许多专家制定的2000年到2010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涉及到初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各个方面,打破砂锅问到底,就会问出什么是课程,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教学,什么是学校等问题,这些就是教育哲学要回答的问题。比如,关于“课程”的理念,“指导纲要”所依据的教育哲学思想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发展权,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共生学科,探讨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内在联系。就小学而言,初等教育是作为教育者的成人群体,与作为受教育者的众多低龄儿童,在心理上全面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一个小学生期中考试数学只得了58分,踏不进家门,哭着向老师先“借”2分;老师破例答应了,到了下一次考试,这个学生有进步,“还”了2分,受到老师表扬;后来,孩子的成绩较快地进入了班级的中上游。这个真实的小故事,包含着重要的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是初等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共生学科,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探讨教育发展规律。
当代教育社会学不但从大的方面研究教育与整体社会之间的关系,教育与社区的关系以及学校内部关系,还从微观层面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像班级问题,独生子女教育,教师角色的研究等等。
在当代中国教育社会学看来,班级是在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制约下的特殊的儿童社会,班级集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和社会组织,班级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要求推行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社会化,使儿童在“社会情境”中学习;建议强化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往,创造开放、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班级的社会文化生活,使学生在独特的社会群体中找到比较合适的位置,防治差生增多、“问题儿童”和反社会行为低龄化等教育社会病。
六、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和教育法学
我们还要了解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与初等教育相关社会属性的研究。
从实践的需求出发,借助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的“探照灯”研究教育,逐步形成了交叉学科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和教育法学。它们侧重揭示教育在相关领域中的社会属性,对于深入认识初等教育的本质和地位有积极的作用。应当看到,这类交叉学科在中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知识经济迎面走来,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强化,依法治教呼声强烈,学习者初步了解这些学科的基本学理和方法,并尝试以此理解和解释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很有必要。
教育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和社会学之间的,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并着重对教育进行经济分析的交叉学科。它对教育的经济分析,特别是对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关系的研究,从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方面,较为充分地揭示了初等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前一阵子,关于教育是不是产业、要不要搞产业化的问题,争论很激烈。一些学者指出,我们可以把“产业”看作是教育的重要属性之一,但是不应当不作分析、没有节制地大谈“教育产业化”,特别是不应当倡导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搞什么“产业化”。这个话题,有待教育经济学继续深入讨论。
教育政治学是政治学和教育学交叉生成的新兴学科,以教育和政治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一般侧重考察教育过程的政治因素。教育政治学有助于科学地处理政治与初等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儿童早期教育在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了解教育机会均等的政治意义。小学教育工作者学一点教育政治学,一是有助于科学地理解政治的内涵,理性地处理好教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二是有助于认识人的政治社会化是教育政治功能的基本内容,自觉强化适应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三是有助于了解教育机会均等的政治意义,从各方面为逐步实现教育民主化的目标创造条件。大家一定注意到舆论界关于“教育公正”的讨论,这是一个同教育政治学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
教育法学是法学与教育学合作产生的交叉学科,以教育法为研究对象;它的发展与教育法发展密切相关,也同教育学和法学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法学的内容主要有:教育法的本质和职能;教育法律体系;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教育法与教育行政;学校的法律地位,等等。它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强化依法治教的观念。不久之前,一座大城市的一所小学居然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就是开设所谓“课堂法庭”,审判那些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只要认定他干扰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就要把他赶出教室。倡导这种做法的人,尽管是教育工作者,却是教育法盲,更没有一点教育法学的常识!
七、教育人类学、教育传播学和比较教育学
下面我们还要讨论一下人类学、传播学、比较教育学与初等教育的文化思考的关系。
所谓“文化思考”,就是指从精神文化活动的层面去认识初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对教育和文化关系的探讨是教育人类学的基本主题。从教育人类学看,教育本身是高级形态的文化过程,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文化制约教育,教育服务于文化;另一方面,教育是文化的基础和生命机制,从多方面反作用于文化。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具有文化的吸收积聚功能、传递功能、选择功能和创造功能,本质的功能是创造;教育文化功能的积极发挥取决于人类的教育意识。凡此种种,对认识初等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改革发展的方向、方法,都富有启示意义。教育人类学的“文化寻根”、“文化比较”、“田野作业”等研究教育的特殊思路、模式和方法,以及所取得的大量思想资料,对理解和研究初等教育的文化特性很有助益。
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的共生学科,它的价值首先在于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阐释教育,注重媒传教育研究,十分关注大众传播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促进初等教育在文化层面上的思考。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传播学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从文化层面看,有的学者已经把计算机与网络看作是一把“双刃剑”,这方面的讨论,小学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
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带有综合性的教育理论学科,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跨文化比
较,也就是从文化的层面,对可比较的涉及整个教育领域的问题,进行跨国度、跨民族、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这种跨文化比较的思路和方法,对初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富有启发意义。
近几年,我国出版了许多推崇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著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好的我们就要学,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不能低估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巨大文化优势和发展潜能。
八、人文社会科学与提高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提高初等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其实就是我们开设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这门课程的主要宗旨。
教材的绪言中说,小学任课老师不可能享受只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而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的特权。然而,多年来从小学到大学强调分科教育,使许多小学老师在浩如烟海的科学文化领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本教材试图勾勒出一幅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粗线条的航海图,以帮助大家开拓科学文化视野,打下继续进修的基础。这个网上教学辅导,为的是帮助大家理清脉络、掌握重点。建议大家带着自己教育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问题,用独立思考的态度对待教材,阅读一些有代表性的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写一点心得体会,一步一步地走进人文社会科学宝库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