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23:08: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四讲 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

句法分析是句子分析的基础,是句子理解和解释的关键。在长期的语法研究中,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句法分析方法——析句方法。析句方法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备受重视。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发展,实质上也可以归结为析句方法的发展。析句方法最早出现的就是中心词分析法。

一、中心词分析法(成分分析法) 1.中心词分析法的内涵

从1898年《马氏文通》诞生到40年代,汉语语法研究基本上是在传统语法学的间架里进行的。传统语法学是模仿古代希腊的语法体系。按这套体系,分析语法的标准是意义,用意义来划分实词词类;凭施事、受事来确定主语、宾语;在句法分析方面,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最早是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使用),认定句法分析就是分析一个句子的句子成分,而作为一个句子(单句)必须具备六大成分——主语、谓语(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次要成分),定语、状语(附带成分);而在确定句子成分时,要求先找出句子的两个中心词(名词中心词和动词中心词)以作为全句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主语和谓语,从而依次找到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等六种句法成分。

2.中心词分析法图解方法 ⑴ 划线分析法

比较通用的符号是:主语 谓语 兼语 ~~~ 宾语 ~~~ 补语 < > 定语( ) 状语[ ]

如:淘气的弟弟已经做完了今天的作业。 第一步,找出中心词:弟弟、做

第二步,看动词后有无宾语,划出;淘气的弟弟已经做完了今天的作业 第三步,依次找出连带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成为:

淘气的弟弟已经做完了今天的作业 ⑵关系式图解法 弟弟 || 做 | 作业 淘气的 已经 完了 今天的 3. 中心词分析法的作用及局限

1

中心词分析法的优点是:

⑴ 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一个句子,特别是一些比较长、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可以很快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从而便于提纲挈领,主次分明。

⑵ 有利于归纳句型。因为经过中心词分析以后,句子的格局比较清楚了,因此可以归纳出汉语的句型系统,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⑶ 有利于修改病句。检查语法错误经常使用的“紧缩法”就是从“中心词分析法”演变而来的。如:

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中心词分析法在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中起过积极的作用,在其他的分析手段借鉴、运用到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中来之前,还就是靠它帮助建立起了汉语语法学,普及了汉语语法知识。中心词分析法这一历史贡献是不可抹杀的。

但是,中心词分析法的局限也是非常明显的。

⑴ 首先,它只适用于句法,不适用于词法,即不能用来分析合成词的内部构造。

如:图书馆

⑵ 其次,它只适用于对单句的分析,不适用于对复句的分析。 ⑶ 即使是对单句的分析,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A、中心词分析法认为主语、谓语是句子的主干(各是由一个词充当的),但汉语中有相当多的句子,“主干”离开了“枝叶”就站不起来,即按中心词分析法所分析到的“主语—谓语”这个“主干”在实际语言中从来不说。如:

他从小贪图安逸。(*他贪图) 他的想法都合乎事实。(*想法合乎)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合格产品占百分之九十。(*产品占)

显然,中心词分析法很不适用于这类句子。当然,也可以不管“主干”成立不成立,硬按这种方法进行分析,但是,既然这些所谓“主干”在实际语言中并不存在,那么怎么能说这“主干”表示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呢?怎么能说整个句子是由这些不能表意的所谓“主干”添枝加叶组成的呢?

B、有的句子“主干”虽成立,但并不表示句子的基本意思,甚至表示跟原意相反的意思。如:

我弟弟不喜欢京剧。(≠弟弟喜欢) 他死了爷爷。(≠他死)

北京队大败天津队。(≠北京队败)

2

你可便宜他了。(≠你便宜)

无原则的团结对革命事业有害。(≠团结有害)

C、再有,一般句子也很难完全按中心词分析法所构想的句子结构模式去理解。如: 张老师讲得很生动。 张老师给我们讲故事。 张老师早讲完了。 张老师讲累了。

张老师讲了二十分钟注意事项。 张老师讲清楚了。

按中心词分析法,这几个句子的主干,即基本意思都是“张老师讲”,这显然违背一般人的语感,跟句子的实际表达是大不相符的。

⑷ 它分析句子只到句子成分为止,不利于对较复杂的句子的理解。如: 我们必须明确、坚决而充分地告诉红军人员和根据地的人民,关于敌人进攻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关于敌人进攻危害人民的严重性,关于敌人的弱点,红军的优良条件,我们一定胜利的志愿,我们工作的方向等。

按照中心词分析法,“告诉”后边的一长串都是“宾语”。这样的分析方法,除了贴一个标签说明它是“宾语”以外,对于人们理解这个句子未必有太大的帮助。

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分析法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忽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如“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这个句子是有歧义的:

A、相当于“这张照片比原来放大了一点儿”(我上次来觉得这张照片放在这里显得挺小气的,怎么现在看起来顺眼了?——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原来的太小了)

B、相当于“这张照片放得大了一点儿”(我是按尺寸定做的镜框,怎么装不进去了呢?——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造成歧义的原因是内部构造层次不同。按A,句子应分析为:

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主谓

述宾

按B,句子应分析为:

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