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5 补写句子(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0:16: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05 补写句子

【母题来源】2017年新课标1卷第20题 【母题原题】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 ①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 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答案】①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2分) ②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2分) ③药物浓度不是越

高越好(2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①处,根据横线前“药品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治疗疾病”“若

使用不当”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和横线后“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血液中药物浓度越来越高”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然而”和横线后“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意思的句子。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题目,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题目通过一个语境,去掉几个语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既考核学生的分析语言材料的能力,有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能力,因为填写语句时有具体的字数限制。

【考试方向】这类题目出现很多次,第一次出现是在10年,可能选材有问题,停二年12年又尝试在前面

提供语言材料填空,反映较好,13年去掉材料直接以语段填空的形式出现,14年15年16年17年继续出现,这是经过多年尝试定型的题目,一段时间还会坚持。

【得分要点】根据语段确立中心,阅读此材料可知是围绕“药品过量服用”的相关知识展开。结合现实生

活中的一些生活常识,此题可结合相关的事实。主要语句中的关联词语,通过分析复句确定填入的句子内容。①处,根据横线前“药品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治疗疾病”“若使用不当”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和横线后“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血液中药物浓度越来越高”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然而”和横线后“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意思的句子。

【母题1】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5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① ,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记忆方便,②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由于综合了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在普遍使用公元纪年的现代社会,③ 。

【答案】①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关系密切 ②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 ③它仍能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回答一句得1分,回答两句3分,回答三句5分。 【解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母题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5分)

褪黑素,是存在于藻类等众多生物中的一种激素,它在生物中的含量水平① 。它在无光照的夜间分泌量最大,能够帮助降低体温和减少脉搏跳动次数,有助于睡眠;清晨,② ,人就慢慢醒来,因此,它被称作“睡眠激素”。现代社会的各种照明设备和数码设备都会对褪黑素的分泌产生影响,从而③ 。 【答案】①随每天的时间变化而变化(或者“与光照的强弱成反比”)②褪黑素的分泌量减少③导致睡眠障

碍(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二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前

文“分泌量最大”,第②空注意后面的“书香家庭”第③空注意前文“照明设备”。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母题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

超过15个字。 (6分)

(1) 。 苏东坡曾经感慨地说:“庇者竹瓦,载者竹筏,书者竹纸,戴者竹冠,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食者竹笋,焚者竹薪,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有着极深的渊源。竹子竿直、空心、清拔有节,被人们赋予(2) 。它不畏风霜,能在严寒时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梅、松并称,被人尊为“岁寒三友”,深受历代文人青睐。一首叫《弹歌》的歌谣这样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肉)。” (注:断竹,把竹子砍下来;续竹,把竹子接起来,作成弹弓;飞土逐肉,用弹弓追逐猎物。)这说明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3) 。

【答案】①竹子用途广,和生活关系密切。②正直、谦虚、有气节的美德。③用竹子制成弹弓来获取食物。 【解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母题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出

不超过15个字。(5分)

西方古代很早就有关于抑郁症的记载,直到20世纪末,我们才有了百忧解这种神奇的抗抑郁药。 ① 。著名的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即使是对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行为—认知”心理疗法的功效都不啻于抗抑郁药。研究人员随机挑选了11个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分别采用抗抑郁药物和“行为—认知”疗法治疗,结果发现这两种方式在治疗效果上没有明显区别。 ② ,“行为—认知”疗法被证明比抗抑郁药更为有效。因此,法国健康管理局也建议,抑郁障碍初期,在症状尚属轻微的时候, ③ 。

【答案】①但并非得了抑郁症就要服用药物 ②对于轻度或中度的患者来说③应首先采用“行为—认知”疗

法(5分。答对一空1分,答对两空3分,答对三空5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

文“比抗抑郁药更为有效”,第②空注意前面的“严重抑郁症”第③空注意前文“‘行为—认知’疗法”。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母题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 个字。(5分)

建筑属于空间艺术, 音乐属于时间艺术,_______ ①_____。然而,将二者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西方许多经典建筑都具有音乐美,_______②_______,广东开平风采堂的立面构图、北京故宫的三重建筑群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 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都表现出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因此,_______③_______。

【答案】①二者有明显区别②中国许多建筑也是如此(或:在中国,建筑中也具有音乐美的特点)③建筑

艺术和音乐艺术有相同之处(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

文“然而”“二者联系”,第②空注意后面的“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第③空注意前文全文的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