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0:41: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施 工 准 备 填写开工申请 业主审核开工条件 否 Noo 是 下达开工命令 各工序施工 分 部 工 程 填写分部工程检查通知单 复 检 现场检查 资料检查 整改 检查N/Y 是 签证分部工程质量等级 否 审核 各检验批分项工程施整改 否 自检 是 填写检验批、分项工程自检单位工程完工 申 请 初 验 组织单位工程初验 现场检查 测试中心抽检 图纸检查 资料检查 现场检查 检查 N/Y 是 填写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否 检查 是 填写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否

图2-2-3-1 质量控制点流程图

3 施工机械、仪表配备

本项目部将投入足够的专用施工机具和通用施工机具用于本条线工程的施工。如工程工期需要,将从别的的基地调集充足的施工机具随时予以补充、加强。

机械设备是施工优质保证的基本条件,机械的合理调配往往能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4 设备材料质量保证管理办法

设备材料的质量对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对设备材料的控制尤为重要。将对该工程所需设备材料从物资计划、合同管理、产品验证、产品防护直到物资的发放整个管理过程实施有效控制,满足产品符合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的要求,保证施工生产需要。

4.1 物资计划

4.1.1 物资需用计划

项目部收到设计文件后,实行两级提料(作业队技术人员、项目部技术人员),编制物资需用计划。物资需用计划的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工程概况、编制依据等)、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材质、计量单位、净用量、技术条件和要求(国标、行标、企标或图号、实物、特殊要求等)、要求到料时间、地点、“三大材”核算表、非标设备、器材应附图纸样本等资料。经项目工程部长审核,项目经理批准签字后交物资人员。

计划的变更,要有书面依据,因设计变更引起的,应附有变更文件文号。

4.1.2 物资采购

物资采购人员的采购资格需经授权,确定授权物资采购人员名单及有效期。有效期一般为一年(或一个工期),实行动态管理。

综合采购信息,适时、优质、价格合理、就地就近是物资采购的原则。

项目部提报的物资需用计划是编制采购计划的依据。

成立采购评议小组,评议小组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物资工程师、工程技术部部长等相关人员组成。

采购实施

根据施工生产的进度,物资部门应适时地采购物资,保证工程所需。物资采购前要编制采购计划。

1) 物资设备部依据物资所需用计划,分类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2) 采购计划的内容包括:序号、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条件和要求、计量单位、参考单价、采购数量、拟订供方。 3) 物资采购应采用招标、议标的方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质优价廉、投标单位应不少于三家。 4) 采购合同变更时,要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5) 项目经理部应建立本工程物资供应管理台帐。

4.2 合同的管理

4.2.1 物资采购的有效合同必须是经本投标人授权人员签订

的的合同。 4.2.2 一般合同条款内容

1) 物资名称、规格型号(图号)、单位、数量、单价、金额。 2) 依据的标准(国标、行业标准、企标)、样品的封存。 3) 供货起止日期及交货地点。

4) 运输方式、运费、包装物押金返还及结算。 5) 验收标准。 6) 不合格品的处理。 7) 付款及付款方式。

8) 服务条款(设备等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9) 质量承诺及保证金制度。

10)合同争议及未尽事宜的联系方式及解决方法。 11)违约责任。 12)另外还有下列内容:

《合同法》规定的格式合同若能满足双方要求,则按格式合同内容进行。

产品有特殊要求的订货合同,与供方协商后以合同附件形式如会议纪要、产品特殊要求说明、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内容表达。

对采购的物资性能及运输过程有环保要求的,要将环保的明确要求写入合同条款,如包装物要牢固、可靠、无毒、无害等。

4.3 供方管理

建立供方管理机制,凡有能力供应本投标人物资的供方,若要取得供应产品的资格,则需要经过调查、考察、评审等一系列程序和过程。经评审合格后,方可作为合格供方为本项目部提供物资。

1) 根据工程产品的特点,对拟采购的物资向供方发送“供方调查表”,要求供方提供调查表所列内容。

2) 根据向供方发出调查表的反馈情况,组织有关人员有选择地到供方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和验证供方提供物资的质量。 3) 评价的方法:

a) 供方能力或质量体系的现场评价 b) 产品样品的评价 c) 对比类似产品的历史情况 d) 对比类似产品的试验结果 e) 对比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情况 f) 供方的历史业绩 4) 供方的评价准则:

a) 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有资质的厂家 b) 有产品的生产许可证或特别许可证

c) 近两年内没有因产品不合格受到国家、行业或行政监督部门的通报和处罚

d) 产品的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影响为本投标人可控制或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