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一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0 13:52: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知识点

【宇宙】

一、宇宙: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与分类、公转运动共同点、小行星带位置 三、地球上有生命(特殊性):条件、原因 【太阳】

一、太阳主要成分氢和氦、核聚变反应、电磁波形式(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 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解释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纬度、天气、海拔 三、太阳大气层分层、各层上有什么太阳活动

四、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能源②热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气候②电离层③地磁场

五、人造卫星发射选择纬度低的地方的原因:初速度大 【地球】

一、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方均为15°/h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近日点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夹角、23°26′、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极圈度数的关系 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季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晨昏线】

一、根据光照图判断晨线昏线:1、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

2、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二、根据晨昏线位置判断节气:1、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极昼→夏至 北极圈及其以内极夜→冬至

2、与经线重合:春分或秋分

三、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地转偏向力】

规律:水平运动的物体(如河流、风)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地方时和区时】

一、地方时基本特征①同经同时②东早西晚③东加西减(15°=1小时、1°=4分钟) 二、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 【正午太阳高度】

一、纬度分布规律:1、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向南北两侧递减

2、离太阳直射点纬距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二、季节变化规律:1、某地,太阳直射点移来,正午太阳高度渐大

2、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

3、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纬度变化规律:

1、点北北长,越北越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 点南南长,越南越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南昼越长) 2、纬度越高,昼夜差幅越大

二、季节变化规律:1、点向南移,北昼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 点向北移,北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

2、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三、日出日落:1、晨线表示日出、昏线表示日落

2、昼长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

【地球圈层结构】

一、内部圈层结构:二、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削弱作用:反射(白天多云天气气温比晴天低)、散射、吸收

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夜晚多云天气气温比晴天高) 2、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 3、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地面(地面辐射) 4、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朝霞晚霞呈红色:大气散射 【热力环流】

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 1、 模式图 4、城市风 气压:B>A>C>D

2

2、 海陆风

3、 山谷风

【风】

一、风向判断:

1、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2、 等压线图上判断某地风向:①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画出风向 ③判断所画风向(从什么方向吹来就是什么风)

二、风速判断: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

【季风环流】

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