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3:56: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业循环经济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梁 怡 张雪绸
来源:《北方经济》2008年第15期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时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和安全问题。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恶劣,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农业的可再生资源,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农民收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因此,研究农业循环经济对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运行原则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使得从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三个原则在农业发展中的运用。第一,“减量化”原则,在农业中的应用就表现为节约的原则。第二,“再利用”原则,在农业中的应用就表现为对农业资源或产品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第三,“再循环”原则,在农业中的应用就是要大力发展“白色农业”。“白色农业”的本质就是微生物农业,目前“白色农业”已初步形成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等产业。“白色农业”可以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无污染饲料、肥料、农药,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资源。
二、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农业的高速增长,农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国农业发展仍然走的是以粗放经营为主的发展道路,这导致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一)农业生产面临的水土资源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k m2,但人均耕地仅为0.llhm2,且近几年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呈明显不断下降的趋势。2003年全国耕地净减少254万hm2,耕地面积减少了2%。水资源相对短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且分布不均,一直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本身用水量很大,而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挤占水土资源的势头难以逆转,已经明显不足的水土资源还要不断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水土资源供需矛盾加剧。与此同时,水环境持续恶化。预计2010年全国缺水量将从现在的400 亿m3扩大到1000亿 m3。农业与水土资源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甚至恶化。 (二)水土流失、沙漠化进一步扩大
据有关部门测量,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 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而且每年还在以1万k m2的速度递增,由于水土流失,全国每年表土流失量达50亿吨以上,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剥去1cm厚的肥土层,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吨的化肥。目前沙漠化土地则以每年2460 k m2的速度发展,因此而造成的退化达84.188万k m2,耕地退化2. 838万k m2。
(三)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一是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土壤、水、生物、大气及人体健康产生污染危害,并严重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二是农业生产中农膜使用量增加,回收率过低,大量农膜残留于土壤中,给农村带来了“白色污染”。对新疆的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16个县市中,废旧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kg/ hm2,其中最严重的地块达268.5 kg/ hm2,由于地膜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以上;三是畜禽养殖粪便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四是西部许多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三废”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对环境污染严重。 (四)森林植被遭破坏生态环境更脆弱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把森林看作是生产木材的场所,对森林在生态环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导致对森林的滥伐和破坏,消耗量大于生长量。再加上毁林种粮,森林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全国每年减少森林资源约1亿m3。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己达135万k m2,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目前已有0.87亿hm2退化,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的1/5,且每年仍以133万hm2的速度继续退化。森林植被的破坏,引发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使整个农业生态环境日益脆弱。
恶劣的生态环境己成为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瓶颈”之一,并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诸多问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推行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面源污染的一场革命,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一)加大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主要是在农村,农民普遍对农业循环经济不太了解,那更谈不上去实践。只有让农民明白其科学道理和综合经济效益,才能变为自觉行动。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好处,尤其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宣传力度,逐步公布当前环境污染的状况。让全社会成员了解到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严重危害,让广大民众真正意识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观,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农民真正认识到农业循环经济是自然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必然替代,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加大政府的投入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生态环境建设的多数项目在短期内没有直接的利润产出,市场无法有效调控,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循环农业的投入。建立循环农业的核算机制,改变过去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效益的做法,并纳入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
(三)积极提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科学技术
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先进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用先进科学的方法管理农业,是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一是要加强农业生物资源、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保护研究力度,着力解决水土流失、荒漠化防治问题;二是要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和植被恢复研究、开发和技术,为改善农业生态提供技术支撑;三是要加强减灾、防灾、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进一步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四是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为重点,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树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为了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以及各省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目的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各级政府要首先转变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在政策措施上采取有利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二是要加快转变农村经济主体生产经营理念,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早转变早受益。三是要使农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