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三地理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01: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试卷分析

26(1)

试题分析:

该题设问为说明图中锋面的形成过程,作为过程描述类的题目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有较好的训练作用,同时,该题也考察了主干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的一轮复习的效果也有一个较好的考察。 评分细则:

该题的标准答案为:冬季高纬度大陆气温低,冷气团势力强,风速较快;冷气团南下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 具体的评分细则为: (1)作为一个形成过程,“冷气团势力强”和“南下与暖气团相遇”两个要点不能颠倒,须按逻辑顺序作答。

(2)冷气团势力强,应答出原因“气温较低”。风速较快,冷气团势力强,二者答出其中之一即可。该要点2分。

(3)冷气团南下与暖气团相遇,2分 发现的问题:

1.主要的丢分点在于冷气团的成因未说明,直接说冷空气南下。 2.错别字太多,比如冷风,冷峰,峰面。冷(右偏旁写成今) 3.概念混乱:冷气团与冷锋混淆(冷锋与暖锋交汇形成冷锋);冷空气南下写成寒流南下;冬季吹“陆风”;

4.地理术语应用不规范,冷暖气团大多数写成冷暖空气。 5.书写要规范,有些扫描后看不清楚

教学建议:

1.强调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对于教材主干知识要落实到理解并能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的程度,而不能停留在识记的程度上。

2.教学中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比如对于 过程描述类的训练。

3.强化考试心态的训练,比如这套题如果不是考试,作为练习,很多学生反应对题率会不一样,因此还要强化考试环境下的答题训练。

26(2)

1.阅卷标准:

过境时2分,过境时,气温降低,风力变大,可能有雨雪天气,任选一点得2分; 过境后,气温较低,天气转晴,任答一点得2分; 不分过境前后的,最多得2分;

叙述过程中体现先后的,等同于说明了过境前后。 2.存在的问题:

(1)要点不全:学生只答过境时天气变化,没有答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2)自相矛盾:如过境后答气温升高的不得分;

(3)对于降水状况,部分同学答成“多降水,降雪”是不正确的,应该是降水概率增加或可能有降水。 3. 教学建议:

(1)精读教材,重视基础。 (2) 重视原理的理解。

(3) 规范答题,使用地理术语。

26(3)

1.阅卷标准:

水平运动方向(2分),箭头数量无要求,直线和弧线都可以;但必须满足逆时针和辐合两个要求;其中任一箭头出现问题,此题不得分。垂直运动(2分),三条虚线都要画上箭头;任一条不画或者画错,此题不得分。 2.存在的问题: (1)水平运动方向

①不能准确判定甲系统为低压,箭头画成辐散 ②弧线箭头画成向外弯曲,此方向代表辐散 ③弧线箭头弯曲度过大,超过45°甚至90° ④箭头在低压中心重合

⑤气压梯度力方向用实线画,不能和风向箭头区分开 (2)垂直运动方向

①不能准确判定甲系统为低压,箭头画成向下 ②知识掌握有问题,箭头有的向上,有的向下 (3)其他问题

①用铅笔作图,颜色太淡,扫描图看不清

②中性笔画图有误,改正时涂改太严重,卷面太乱 3. 教学建议:

①日常教学,重视细节,重视基础。

②加强基础检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③训练做题规范,保持卷面清洁。

27(1)

一、评分标准

变化趋势正确(先增加后减少)得2分;极值(最大值出现在80-100cm,最小值出现在地表和100-120cm深度)正确得2分。或依据图中深度详细说明变化趋势(答案括号中内容)也可。深度划分数值不准确或无划分但趋势正确得2分。 二、存在问题

1.学生审题不细,没有看清题中的单位是厘米,误答为米。 2.答题不规范,个别学生答题时没有单位。

3.个别学生描述不全面,仅说出变化趋势先增大后减小,没有说出极值出现范围。

4.个别学生述语不规范:如先剧烈变化,再平稳变化,再剧烈变化。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指导和练习。日常教学中强调学生答题时注意审题,看清材料的含义,如材料中坐标图的判读,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单位等。

2.日常教学、阅卷以及讲评时强调用地理专有名词与地理语言答题,教会学生用地理专业术语规范答题,依据材料答题。

27(2)

标准答案: 草本(2分)

胡杨林群落退化的主要是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2分)草本根系分布较浅,最易出现缺水死亡。(2分) 评分标准制定:

本题分三个点赋分,每个要点2分

要点一:草本(2分) 第一个要点答错后面要点不得分。

要点二:胡杨林群落退化的主要是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2分) 答案中要出现水源减少或地下水位下降均可得2分。答该地区气候干旱不得分。 要点三:草本根系分布较浅,最易出现缺水死亡。(2分) 答案中只要出现草本根系分布较浅或者根系不发达即可得2分

本题满分6分,全市平均得分1.6分左右,极小部分同学作答简练,和答案一样,得到了满分6分,出现的主要问题:

1.第一个要点的结论就作答错误,答成了灌木或者乔木,一半以上的同学得0分。还有一部分同学答成了草木,也没得分。

2.第二个要点答对率极低。这个要点不好考虑,绝大部分同学在答对第一个要点的情况下,直接解释草本植被的不足。

3.第三个要点答得较好。只要答对草本的同学,这个要点基本都能得分。

复习建议:

注重对图文材料的信息提取和归纳,比如此题材料中反复强调胡杨林的强适应性和根系的强大,还有大部分同学无视材料得出错误结论,枉费命题者一番好意。复习中还要通过高考题的要点来规范同类型模拟题的答题语言;区分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熟记常规答题要点。

28(1)

试题分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油茶生长在亚热带气候区,对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需求较多。从油茶分布图可以看出,光山县位于淮河以南,大别山东北部。该区域恰好位于亚热带的北部边缘,热量条件相对其他亚热带地区要差一些。每年的生长期都要遭遇伏旱期,降水也要少一些。江淮地区仍然都能遭受冬季风的影响,气温较低,不利于油茶生长。

评分标准:

位置偏北(纬度较高),高温期短(气温不那么高、气温稍低、热量略少);高温期(伏旱期)降水较少;受冬季风(寒潮)影响,气温较低(产生冻害)。每个要点得2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的4分。

存在问题:

1.一半的学生认为光山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2.第一个要点多数学生写成“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语言的表述不明确、不准确。但学生心里明白,就是表述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