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7:41: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商周祭祖动机不同,前者出于对祖先神秘而伟大的神性力量的尊崇和敬畏,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而西周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该学者认为从商到周祭祖动机的变化反映了

A.商代政治具有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神秘色彩 B.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特点

C.西周的祖先崇拜已经取代了商代的神灵崇拜 D.商、周两朝都崇尚对祖先的崇拜

2.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

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 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

3.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抑商政策的松动 B.生产方式的革新 C.田庄经济的兴起 D.社会经济的转型

4.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

- 1 -

A.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 B.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 C.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 D.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

5. 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 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6. 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白银法案》,大幅度提高银价,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由于国际银价大大高于中国国内的银价,于是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这一状况 A.推动了国民政府金融改革 B.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 C.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改善了中国对外贸易状况

7.宋子文认为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过去,因此不再拍卖敌伪财产;另一方面,继承敌人的统制体系,要造成化公为私的国营企业,其中最大的便是中纺与中蚕。这

A.激化了国民政府与民众的矛盾 B.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新生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为抗日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8.张謇从“通州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的思想出发,于1895年冬开始筹办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后精心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这反映了 A.民族工业发展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B.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个人努力程度决定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9.罗马共和国末期,控制政权的军事将领一方面推动一系列法律的颁行,另一方面又不经任何法律手续拟定“公敌宣告”名单,宣告名单上的人为公敌,任何人都可直接杀死“公敌”并获得赏金“自然法之父”西塞罗就因被列入名单而遭刺杀。材料反映出

A.罗马统治者缺乏法律观念 B.自然法精神不利于罗马的扩张 C.罗马法的效用受制于强权 D.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10.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代替了传统的招贴画、路牌等,成为广告的主要载体,广告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传播现象和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种职业。这一现象表明 A.资产阶级控制大众传媒业发展 B.经济对市场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C.产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D.报纸杂志的资讯传播功能弱化

11. 1929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

- 2 -

农场主。同时政府用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用于公共工程开支高达7亿美元。这说明当时政府

A.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12.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致力于全国交通网的建设。得益于国家统一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形成了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这一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战争的大肆掠夺,使罗马国库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1870 1880 1

全世界 210 欧洲 105 美洲 93 175 3亚洲 8 非洲 2 372 169 16 35 617 2- 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