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15:39: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二)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 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人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口口口口口。(《诗经》)(1分) (2)口口口口口口口,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1分)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柳宗元《小石谭记》)(2分)

(4)《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默写杜牧的《赤壁》。(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 bàn( ),容不得闭塞。 (2)老妇人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jū gōng( )。

(3)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hǎi shì shān méng( )。 (4)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B.当久居深山的农民来到大都市时,鳞次栉比的高楼会让他们惊诧不已。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在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讲了一个笑话,同学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她是一位优秀的曾经获得广东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华侨中学的语文教师。

(应该改为“她是华侨中学一位曾经获得广东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优秀语文教师。) B.足球是巴西的国魂,意外的输球使得球员们分外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删掉”沮丧”或“懊悔”)

C.追求梦想,即使下一百次决心,不如付诸一次行动。(将“即使”改为“与其”)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9 页)

D.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亲近自然”和“融入自然”调换位置)

5.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 ; 。 二、(46分)

(一)(10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曾益其所不能/ 香远益清 ..B、所以动心忍性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人恒过/ 过犹不及 ..D、百里奚举于市 /门庭若市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一开始就列举了一系列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为事实论据,然后分析论证,兼之正反对比,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述经受磨炼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炼激发人的斗志,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

C.本文重点强调了客观的艰苦环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没有谈到主观因素对人才的影响。

D.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二)(9分)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1)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2),中贮苦茗,具淡巴菰(3)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4)。故笔法超绝。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9 页)

[注释](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2)[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3)[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4)[蒇(chǎn)]完成。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落拓无偶( ) 具淡巴菰一包 ( )或奉以烟 ( ) ...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11.结合选文分析《聊斋志异》笔法超绝的原因。(3分)

(三)(10分) 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

——信仰与耻感文化

①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部分中国人迅速丧失了体验和言说羞耻的能力。他们心中只有博弈的胜负而无义与不义之别。倘若开车闯红灯被摄像头拍到、行贿受贿露出马脚、论文抄袭受到谴责,那么,很多当事人和旁观者都会将之归结为运气不好。于是,耻感文化不断地丧失自己的精神领地,日益走向衰微。

② 耻感文化缘何在这个曾以重视道德著称的国度走向衰落?可以从体制等众多角度考察这个问题,但我只想敞开一个事实:耻感文化的衰落与信仰缺失之间的关系。 ③中国古代的耻感文化本有其信仰之维。儒家之所以要求人要有羞耻意识,是因为它预设了天道的规范性:“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者,耻也。”这种环境中的羞耻感固然源于人的内省,但内省的原则源于对天和天道的信仰。这种信仰在汉代的董仲舒那里获得了强化,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内心生活和行为举止:“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则畏之以威。”人和国家倘若行为不端,必受天地之警告、谴责、惩戒。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对天的敬畏之心是道德感的基础。

④正因为虔信天可惩恶扬善,国人才会祈祷和忏悔。在关汉卿的名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竇娥虽发出了“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质疑和感慨,但仍然相信自己的冤情会感动湛湛蓝天,故而祈求天降异象,以证明自己的冤屈。后来,青天果然使白练无血、三伏降雪、楚州干旱数年。显然,竇娥心中的天无时无刻不在对世人的言行进行审判。有冤情者会通过天之裁决为自己申冤,犯过错者也由于因天命之剑高悬而生出畏惧和悔恨之情。正由于以天道为尺度,国人的内省才有了依据,耻感文化方能生成和延续。 ⑤信仰之所以会造就耻感文化,是因为它为人设置了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有了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人才可能判断自己当下行为的意义,从而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即将发生的事生成自豪感和羞耻感。没有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的引导和约束,人当下的行动就会缺乏方向和尺度,就无法区别正义和不义,自然会沦落为无耻者。中国当代耻感文化的衰落之所以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是因为90年代的中国开始进入信仰全面式微的阶段:由于复杂的因缘际会和力量博弈,传统的对天的信仰、从西方泊入的共产主义信仰、晚清以来开明知识分子培育的对自由、平等、博爱的信仰,均被冲击、压抑、解构乃至遗忘。随之而来的是精神上“无法无天”的时代,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开始支配大多数国人。此后,在众多国人参演的漫长生活喜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胜者、败者、羡慕者和嫉恨者,却绝少会发现知耻者和忏悔者。大凡腐败(从行政腐败到医疗腐败、学术腐败、教育腐败)而被揭露,人们的本能反应是:此乃斗争之结果,被揭露者和惩罚者肯定得罪了重要的权力主体。在这种环境中,要求他人忏悔和言说羞耻则成为展示权力的手段,拒绝忏悔和言说则成为自我保护战的关键环节。于是,几乎所有关于忏悔和耻感的话题都指向他人而非内心,源于内省的羞耻感成为稀缺的体验,耻感文化日益孱弱。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