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带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23:35: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河北省邢台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对20世纪诗词的关注,先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对郁达夫诗词的喜爱,而后则是因为对大学里的老师许桂良、顾之京夫妇的父亲顾随先生的敬重。上世纪80年代初,徐敬亚先生在论文《崛起的诗群》中有这样一段话:“诗坛上升起了新的美。于是,通向美的道路,便又一次次出现了无数种可能性。无数!而不是唯一。”他提到的这无数种可能性中,并不意味着伴随着新诗的崛起,古典诗歌的艺术营养和艺术形式也就都应该一股脑儿扔掉了。艾青、田间、胡风他们是一种道路,而鲁迅、郁达夫、聂绀弩这些人,其实也是一种道路。旧体诗特有的声、韵、调组成的韵律之美,是令人迷恋的。这致使它不仅至今仍顽强地活着,而且还呈现出朝气蓬勃、生意盎然的和谐艺术生态。当然新旧诗词各具特色,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和在田野里漫无目的地乱闯相比,速度和效率毕竟是不一样的。

“五四”以来,新诗虽然在主流文学界有了重要的地位,但其自身的某些缺陷所招致的争议也是一路相伴而来。鲁迅在1934年致窦隐夫的信中就曾说过:“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它的地位。”此后至今已经整整80年了,尽管旧诗仍然没有从人们的脑子里被“挤出”,但旧诗被主流文学界所忽视甚至说歧视,也仍然是客观的文学现实——除了引起广泛聚焦的少数领袖和社会名人的作品之外,很少有研究者关注20世纪旧体诗词的整体创作成绩。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也是和20世纪旧体诗词的创作水平和美学影响不相称的。

诗歌与时代有着天然的联系,从20世纪诗词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接收到时代前进的跫音。请来看袁克文的“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这两句表面是写游颐和园的感受,抒发了淡泊功名、不贪恋权势的明智的人生态度,实则曲折表达了对父亲袁世凯窃国称帝的劝谏和讽喻。再请看张恨水写南京大屠杀的这两句:“城里遗民三十万,可能一哭似予无?”

其笔调沉郁苍凉,凄清苦涩,读来如在昨天。还请看张大千写乡愁的这两句:“半世江南图画里,而今能画不能归!”作者漂泊海外,画梅杏而思江南,感叹只能画却归不得。词调明丽,而心境悲凉。再看沈祖棻笔下的春愁:“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这句“有斜阳处有春愁”使他赢得“沈斜阳”的别号。这首词写于1932年,表现的踏青引发的春愁,实际还隐含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家国之忧,已经远甚于一己幽怨了。

到了21世纪,旧体诗词逐渐从复苏走向复兴,从复兴走向振兴,掀起一阵阵令人欣喜的文学新潮。它的的重现或回归,并不是对既往新诗写作的简单否定,而是有益的调节和科学的补充。旧体诗词新潮,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体回归话题,而更具有了一种别具风姿的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

(摘编自高昌《人是诗之本 诗是人之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敬亚提到的无数种可能性中,可能意味着伴随着新诗的崛起,古典诗歌的艺术营养和艺术形式也就都应该一股脑儿扔掉了。

B.除了少数领袖和社会名人的作品引起广泛聚焦之外,旧诗词被主流文学界所忽视甚至歧视,仍然是20世纪客观的文学现实。

C.从袁克文、张恨水、张大千、沈祖棻等人的旧诗词作品看,诗歌与时代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从中能真切地接收到时代前进的跫音。

D.旧诗词写作的重现或者回归,并不是对既往新诗写作的简单否定,而是有益的调节和科学补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旧体诗词之所以至今不仅仍顽强地活着且还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和谐艺术生态,是因为旧体诗特有的声、韵、调组成的韵律之美令人留恋。

B.在鲁迅看来,旧诗没有从人们的脑子里被“挤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诗没有节调、没有韵律,导致人们唱不来;而唱不来就导致记不住。

C.作者认为,研究者关注20世纪旧体诗词的整体创作成绩的现象是不正常的,也是和20世纪旧体诗词的创作水平和美学影响不相称的。

D.本世纪以来,我国文坛已经出现了旧体诗词逐渐从复苏走向复兴,从复兴走向振兴的新气象,并且掀起了一阵阵令人欣喜的文学新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世纪80年代对郁达夫诗词的喜爱和对大学老师徐桂良、顾之京夫妇的父亲顾随先生的敬重,引起作者对20世纪诗词的关注。

B.文中用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和在田间里漫无目的地乱闯时的速度和效率各不相同的比喻来说明新诗和旧体诗词之间的明显差异。

C.“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新诗在我国主流文学界有了重要的地位,但其自身缺少韵律与节奏等所招致的争议也一路相伴而来。

D.目前文坛出现的旧体诗词新潮,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体回归话题,而更具有一种别具风姿的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诗词复兴指日可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傅,字严卿,唐初功臣公瑾之裔。祖播,为亳州团练副使,子孙因为谯人。傅进士及..第,稍迁秘书省著作佐朗、知奉符县。时方修会真宫、天书观及增治岳祠,以办事称,赐钱二十万。宰相向敏中册东岳帝号还,荐之,知楚州。会岁饥,贻书发运使求贷粮,不报。因.....叹曰:“民转死沟壑矣,报可待邪?”乃发上供仓粟赈贷,所活以万计,因拜章待罪,诏奖之。

提点江西刑狱,徙江东,就除转运使,入权三司盐铁判官。会河决济北,民多被害,命安抚京东。累迁工部郎中,出为两浙转运使,改荆湖北路,复为盐铁判官,再迁兵部,为陕..西转运使,徙江、淮发运使,未至,召还。属西京奏兵食乏,因言冯翊、华阴积粟多,可运二十万石,繇三门下济之。遂留为侍御史知杂事,判吏部流内铨,进三司度支副使。以疾请外迁太常少卿知应天府逾月为右谏议大夫徙青州迁给事中复知应天府遂以工部侍郎致仕卒 ..傅强力治事,七为监司,所至审核簿书,勾擿奸隐,州县惮之。傅曰:“奚为我惮哉。吾所以事事致察者,正所以爱州县也。吏不敢慢,则州县不复犯法矣。”人亦以为然。天禧中,有术士自言数百岁,少时尝游秦悼王家,历见唐肃宗、代宗朝,由是出入禁中,见尊重,人无敢诘其伪。傅见之,讯以唐事,术士语屈。

(选自《宋史·张傅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疾请外迁/太常少卿知/应天府逾月/为右谏议/大夫徙青州/迁给事/中复知/应天府/遂以工部侍郎致/仕卒 /

B.以疾/请外/迁太常少卿/知应天府/逾月/为右谏议大夫/徙青州/迁给事中/复知应天府/遂

以工部侍郎致仕卒 /

C.以疾请外/迁太常/少卿知应天/府逾月/为右谏议/大夫徙青州/迁给事中/复知应天府/遂以工部侍郎致仕/卒 /

D.以疾请外/迁太常少卿/知应天府/逾月/为右谏议大夫/徙青州/迁给事中/复知应天府/遂以工部侍郎致仕/卒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 B.“兵部”掌管全国文武百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册东岳帝号”就是册封东岳泰山的封号。据载,从秦始皇起就有此风俗。 D.“致仕”又称致事等,指古代官吏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傅祖上战功显赫,曾是唐朝的功臣;因为它的祖父曾担任亳州团练副使,于是他们就成了亳州樵县人。

B.张傅考中进士,后担任秘书省著作佐郎以及奉符县知县,后又因为宰相向敏中的推荐,担任了楚州知府。

C.张傅深受朝廷重用,不断被提拔,当他任三司盐铁判官时,正遇上长江决堤,皇上就让他安抚受灾百姓。

D.天禧年间,一个自称活了几百岁的术士,受人尊重,出入宫中,没人敢查问他的真假,结果被张傅问得哑口无言。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岁饥,贻书发运使求贷粮,不报。(5分)

(2)傅强力治事,七为监司,所至审核簿书,勾擿奸隐,州县惮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8?9题。

鹧鸪天·桃花菊

张孝祥

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8.请简要分析本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5分)

9.词中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诗经·氓》中写女子朝思暮想,看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的两句是“ , ”。

(3)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 。(屈原《离骚》)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再见座山雕 刘泷

老头儿其实不愿意来山里,架不住老婆儿絮叨,就闹着情绪来了。

山里是条沟,叫北窑,是铜台沟村最北边的一条沟。北窑是满目的林子。黄太平,123,黄金梨,紫海棠,还有落叶松,杨树,柳树,榆树。灌木,乔木,果树,杂木。葳蕤,绚烂,葱翠,风光。

林子是一家企业在铜台沟买下的。秋冬时节,企业的人下山回城,每月给老两口五百元,要他们在这里巡山、守护。五百元当然不扎手。但老头儿当初死活不肯来。他怕蛇。山里蛇多。他私下跟老婆儿说,如果当年小日本把我抓去,甭灌辣椒水,甭使美人计,一条蛇放出来,我就吓死了。

老婆儿奚落他,看你那点儿出息!

孩子在外地打工,尽管怕蛇,老头儿还是让五百元动摇了意志。

既来之,则安之。老头儿让老婆儿守院子,自己天天去山上林下巡视。北窑为葫芦形状,山高,肚子大,林子好似绣花针精致的绣品,缀在山坡和河道边,熙熙攘攘的,有些世外桃源的况味。大自然就是一剂良药,让他忘记了恐惧。

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像上足了发条的时钟,每天都要把北窑走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