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3:08: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这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的在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通过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⑵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⑶物质世界时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⑷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⑸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五、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其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六、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七、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