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九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12:59: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4、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候作为地方封国统治

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 B.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 C.诸候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 D.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

25、曹魏建立后,“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买。”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

或谷物,甚至为便于交易。将成匹的布帛分为片段。这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严重调蔽 B.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C.政府垄断商业经营活动 D.自然经济地位继续上升

26、清雍正帝时,把王朝的政府一一内阁排斥于政务之外,从而结束了秦汉以来“君权”与

“相权”的斗争。这是由于雍正帝

A.废止了内阁机构 B.直接控制军政事务 C.正式废除了丞相制 D.增设了流官制度

27、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梁启超关于人民到底有哪些权利,并不能明

确指出,平等、自由等皆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严复在变法期间影响最大的也只是译著《天演论》,宣传的是赫胥黎的进化论学说。这说明 A.维新派并不宣传民权 B.维新派仍维护封建统治 C.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 D.西方民主思想还未传入

28、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时,英国远东舰以总司令秦伟德提交给伦敦方面的两份报告中称“汉

口只是受到攻击的第一个租界”。“南万军队将在一个月之内进抵上海,非常有理由预料类似在汉口的情势将会重演。”这一认识

A.旨在扩大英国的在华殖民权益 B.是基于国民大革命的迅猛发展 C.过度渲染日军威逼上海的情势 D.推动了全民族抗战高潮的到来

29、1979 年广东省委负责人习仲勋建议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

要的自主权。邓小平答复说:“对! 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说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主要是因为当时陕甘宁边区

A.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B.自主决定经济政策 C.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D.是全国抗日总后方

30、1958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发言说:“‘二五’时期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群

众路线来进行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这样,国家可以少出资金。……比如,农民在‘二五’时期义务进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开荒、改造耕地、造林等等,用工资计算,劳动折价约在五百亿元左右,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这一论断 A.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好转 B.是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肯定 C.指出了农村集体化的优越性 D.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依据

31、罗马法中规定:凡船东和旅店、马厩的主人对旅客携带的物品、马匹负有特别保管义务,

除由于旅客过失或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损害外,对其毁坏、丢失都要负赔偿责任。此规定 A.缺乏明确的责任规定 B.体现了公平原则 C.具有鲜明的契约精神 D.注重追究过失责任

32、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

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B.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C.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D.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33、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

甲说:“发生在1871年的统一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

乙说:“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只不过俾斯麦明白,普鲁士若要以强权姿态迎向未来,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国这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人。”下列选项与论者观点一致的是 A.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 B.乙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理想高于普鲁士意识 C.都肯定普鲁士自始至终追求德意志统一的说法 D.两位史家关于德意志统一动因的看法相互冲突

34、“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

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基于此,罗斯福政府的施政 A.加强了对经济全面干预 B.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 C.使美国避免了法西斯化 D.采取了“以工代赈”措施

35、苏俄(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

工业。” “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和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以上思想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

C.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中期穆王命吕候制作《吕刑》。春秋时期出现了《刑鼎》《刑书》《竹刑》,战国时期魏文候命李悝制定《法经》,秦朝时被发展为《秦律》,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命萧何参照秦律制作了《九章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其中曹魏的《新律》和北朝的《北魏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公元5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英国生活着盎格鲁——撒克逊人,到7世纪初,先后建立起7 个国家。现在保留下来的早期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法律碎片本质上都是习俗,尤其是百户法庭和郡法庭,都宣称习惯法的裁决是从习俗中产生的,这种习俗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所具有的弹性和可接受性。大部分的法律与商业财产的变动有关。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被他的邻居认定有罪时,他将通常受到若干经济惩罚,同时还需上缴给政府一定的罚款。如被他人杀死,则罪犯必须按照法律赔偿被杀者人身估计价值。具体的数目则由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一个国王的估计价值是30000先令,大主教为15000先令,一般主教为8000先令。百户法庭每月至少开庭一次,判决应该通过百户区所有自由民的同意。法庭可以根据他人保证宣告被告无罪,条件是必须找12个亲戚或关系密切的邻居来为他的誓言作证。国王阿尔弗雷德10世纪统一英国,发布三个法令,但是否能得到执行,还是有赖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同意。当然这种原始的法治传统观念发展成英国的普通法,再转化到现代英国的司法体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和英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法制建设的主要区别。(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国法制建设所产生的共同影响。(9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