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 多媒体让音乐课更闪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0 15:56: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音乐课因“多媒体辅助教学”而闪亮

新密市实验小学 龙建敏 【摘要】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要主动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会运用网上最新的资料来辅助教学,形成声、像、图 、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来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不足,使学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更乐意进入“音乐王国”。 【关键词】

利用多媒体,化难为易,优化新课程 利用多媒体,激趣引情,体验音乐美 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

【正文】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CAI引入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是势在必行。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这种观念,同时还应主动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会运用网上最新的资料来辅助教学,形成声、像、图 、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来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

1

弥补传统音乐教学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不足,使学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更乐意进入“音乐王国”,从而开发学生的智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让音乐课堂更闪亮。

一、利用多媒体,化难为易,优化新课程

音乐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优化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整合,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欣赏课《渔歌》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熟悉巴乌、筝、笙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 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在欣赏课《渔歌》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 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 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2

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多媒体课件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我放慢了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又如,欣赏《彼得与狼》时,轮到哪种乐器吹奏,就在屏幕上出现这种乐器,如单簧管、圆号等,既让学生欣赏了乐曲,又听辨了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了不少乐器,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视野。使

学生在视、听中进入一个具有美感的理想教学环境 。

二 、利用多媒体,激趣引情,体验音乐美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善学,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亮点问题。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音乐、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授唱游课《我的家在日喀则》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西藏,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我将歌曲与有关西藏风土人情和美丽风光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律动进课堂。欢快的音乐和美丽的风光立刻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学会唱后,出示新密风光图片让学生用《我的家在日喀则》的音调创编歌曲并演唱,然后我利用电脑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

3

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又如《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网络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光制成课件,再配上二胡独奏曲《赛马》,在导入时,先问学生去过蒙古没有,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正骑马扬鞭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上,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感观上吸引学生的眼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

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象,它是根据作曲家的感受及理解,通过音高、速度、节奏等专业术语创作而成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来理解深刻的艺术形象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恰当的运用多媒体网络则能缓解这个难度,通过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更深的理解。使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印象更加深刻,很快把学生带入到音乐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4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有很多乐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从抽象到直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授“八分音符”时,我通过“小兔分瓜”的画面,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过程,并在每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美术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又如在学习音乐知识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的区别时,我制作了一个动画,首先制作了八个台阶,并在每一个台阶上写上与其相对应的八个音阶(do re mi fa sol la si do),再制作一个小圆球,并对小球进行了动画设置,当鼠标点击小球时,小球会自动由低到高跳上去,同时奏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do这八个音来,再配上老师的讲解:“同学们,音是有高有低的,如果音的排列就向小球上楼梯一样,由低到高的排起来,就叫音的上行。”然后再次点击小球,小球就会从高音do一直跳回中音do。“这就是音的下行。”通过演示,学生从无形到有形直观了解了音的“上行”与“下行”有何区别,很快掌握了这一乐理知识的学习。

《冬夜静悄悄》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分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我用多媒体网络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

5